已然是下午。

蕭凌衝按亮電腦,準備看初中化學。

可也許是虎頭蛇尾,上午學物理的時候也不知道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才剛剛點開,他就又退縮性地想要刷影片了。

可他停頓了一下。

上午是因為遇到了覺得難纏的問題,那現在又是為何呢?

那些年來,每次打算學習時,都是類似的心態。

他想到了初三的那個暑假。

白天的時候,經常只有他一個人在家。那時候衛生間的水池上方有時從吊頂板上漏水滴下來,因為過段時間就不滴了,蕭凌衝也沒告訴爸爸。

可它過段時間又會再滴,然後再停止,如此往復。

後來,爸爸發現了這件事,叫了工人過來修好樓上往樓下的這段下水管。

可諷刺的是,蕭凌衝已經養成了一個條件反射。他一走到衛生間洗手,就會擔心從上方滴下來水。

它會滴水的時候,即便是正在滴的幾個小時內,蕭凌衝也總是記不住去廚房洗手。而等它再也不會滴水了以後,蕭凌衝卻一去洗手就下意識地心驚膽戰。

聯想起這段回憶,蕭凌衝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於學習的這種逃避心態,正是由於最初懶惰、拖延與僥倖心理在長時間下積澱出的條件反射。

他克服著。

翻閱頭幾頁的時候,蕭凌衝的意識敏銳地捕捉到“元素週期表”幾個字。他一直都對元素週期表有疑惑,所以檢索與之相關的幾行時,也多了幾分耐心與仔細。

可還是沒什麼收穫。

算了,留著夢裡問那石頭吧。

他不再執著,繼續往後翻。

聯絡對化學考試的印象,他發現,從初中開始,化學的考點與其說側重於某種學科的知識理論,還不如說很大程度上都在考操作;甚至於很多的考點就零散地分佈在很多細節裡。

偶爾上進的時候,考前複習,蕭凌衝也有耐心去歸納這些幾乎可以算是記憶性的考點。但現在,他的目的是瀏覽、然後讓自己心裡有個底,便也只是跳過。可如果閱讀就只是不停地跳過、跳過,那麼,又究竟能讀進去些什麼?又是否會遺漏些什麼?

不過,意識到化學的考試很大程度上是在考察操作,那麼這或許便也是化學考試最讓人鬧心的所在了。明明實驗理應是身臨其境的觀察,一個個原本圓柱形的試管和燒杯卻硬生生地被壓縮成了抽象詭異的二維平面圖形。很多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原本是常識性的理所當然,卻被下意識地當做了什麼神聖守則,死記硬背下來也就算了,偏偏竟然還從未想過“他到底在說什麼”。

再回想過去,尤為可怕的是,就比如像“沉澱”這樣只要聯想到杯子裡的水垢就可以輕易理解的東西,竟然在以前一直被他當成一個不知所云的概念;而“溶解”用日常的語言說其實就是“化開了”,一下就懂了的事情,他卻如今才意識到到底是指的什麼意思。彷彿“化學”就是一套憑空構建出來的遊戲規則體系,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熟悉那些空洞的名詞。

他看似隨意地瀏覽著,可腦海中卻不斷奔湧著這些更重要的資訊。

一直到與物質的微觀構成結構有關的章節,蕭凌衝才慢下來,逐字逐句地讀起來。他直覺認為,這才是“化學”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根基。

原本,雖然已經知道了在夢中會有無限多的時間,如果按照從前的心態,蕭凌衝應該會心裡已經開始懈怠了。可現在,他反而卻越發焦急。因為,不論從客觀的角度來講,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浪費,始終不變的卻是他所要完成的學習內容的龐大數量。如果只走了一步、兩步,那麼心中所惦記的,便始終都是剩下還未完成的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八步。

可是,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