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公私兼顧
既照顧到公共利益,又照顧到私人利益,兩者兼顧。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叫做張三的農夫。他非常勤勞,每天都在田地裡努力工作。他的努力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也受到了當地官員的賞識。官員們決定提拔他,讓他擔任村裡的會計。張三非常感激官員們的信任,他決定更加努力地工作,為村莊做出更多的貢獻。
然而,張三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他有一個年邁的母親和一個年幼的兒子。他擔心如果他忙於工作,他的家庭會受到影響。這時,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可以在工作之餘抽出一些時間照顧家人,這樣既不耽誤工作,也能照顧到家庭。
張三的做法得到了官員們的讚揚和村民們的敬佩。他們認為張三是一個公私兼顧的人,他的做法是值得學習的。從此以後,張三在村莊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他的家庭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顧。
形容那些在處理公共事務的同時也能照顧到私人利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在工作中既能完成工作任務,又能照顧到家庭的人。
292.顧後瞻前
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到。
形容人們在處理事情時,不僅要看眼前的情況,還要考慮未來的影響和過去的歷史,以避免犯錯或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看看後面,再看看前面,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到。這個成語通常用於形容人們在處理事情時需要全面考慮,不僅要關注當前的情況,還要考慮未來的影響和過去的歷史。
在古代,有一位官員名叫李明,他被任命為一個重要的職位。他知道這個職位責任重大,需要非常謹慎。於是,他每天上朝前都要仔細研究各種檔案,瞭解各種情況,以便在決策時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他的同事們看到他的認真態度,都稱讚他做事顧後瞻前,非常負責任。
顧後瞻前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們的行為或態度。例如,他在做出決定時非常謹慎,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顧後瞻前的做法讓他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293.前所未聞
從未聽說過,形容事情非常罕見,鮮為人知。
出自《史記·大宛列傳》。據說在漢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張騫的使臣被派遣前往西域,他成功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並將所見所聞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聽後非常驚訝,因為他從未聽說過這些事情。他感慨地說:“前未聞也。”意思是“從來沒有聽說過”。
描述一些非常罕見或鮮為人知的事件或事物。例如:這個物種的發現絕對是前所未聞的。
294.聞雞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用來指志士及時奮發,刻苦努力。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不這樣想,這是在提醒我們該起床了。”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為國家建立了功業。
描述有志之士勤奮努力、勵志報國的場景。
295.舞文弄墨
故意玩弄文句,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