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奧秘 (第1/2頁)
義淨傳:飄著飄著到印度 笑面易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不知不覺就到了臘月初一。
崔融、杜審言、李嗣真夥同一些地方風流才子,有的如崔融、杜審言,帶著家眷,李嗣真也真說動了他的堂妹,還讓堂妹的丈夫也加入了才子們的隊伍,一行加上僕從三十餘人,駕著十來輛馬車,一路浩浩蕩蕩,好不壯觀。
他們本來是想提前一天抵達的,路上因為一些事情耽擱,最終趕上的是義淨下午的講法。
為了獲得不錯的地方聽法,他們派僕從提前騎馬過去預定蒲團。
距離講法大約還有一刻鐘的時候,義淨從容走進法堂,盤腿端坐。
最近十幾年,他常常聽法,也常常講法,對這場合並不生疏。
上午,義淨根據眾人對他捨棄一切也要冒生命危險前去求法的好奇,以《心經》作為講法的重點,主要講述了人與其向外弛求,不如學會守護自己的內心的道理。
《心經》,最有名的內地翻譯本,正是玄奘法師所作。
這部經儘管經過玄奘翻譯,總共只有兩百多個字,但裡面講了不少深刻的道理,甚至可以說是內容龐大的《般若經》的核心思想,掌握了《心經》,幾乎就相當於掌握了《般若經》的精髓。
全經以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提醒人們諸法皆空,人需要保持自性清淨的道理。
義淨所講,從“摩訶”二字開始,一步一步讓大家認識到,人如果能夠做到自性清淨,就能對很多事情認識比較準確,甚至因此達到智慧的彼岸。
義淨認為,《心經》比較適合作為這一個月講法的起始,不僅因為《心經》的講解可以根據受眾的情況進行或深入淺出或術業專攻的解讀,更能讓大家明白,他義淨之所以會堅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很大程度上是向玄奘學習。
正因為如此,他選擇講解的版本,也就選擇了玄奘翻譯的本子。
由於這次法堂講法主要服務的是十里八鄉的普通百姓中的信眾,義淨準備了大量的故事,希望透過各種故事來讓大家更理解佛教經典的深意。
這當然也和義淨自己的體驗有關。
他發現,在他讀佛教經典的時候,琅琅成誦之後,並不一定全部能夠理解它的深意,只有當某個時候受到某種刺激,在這種刺激下,才可能對某個觀點有所感悟,要認同某個理念,更需要不斷經歷各種衝擊,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才能逐漸得到。
就是因為這樣,他後來才慢慢明白過來,慧智禪師一輩子讀誦《法華經》、一輩子寫《法華經》,感得舍利也就一次,這說明,要理解《心經》真正達到證悟空性、理解空有關係,和慧智禪師掌握《法華經》並堅定相信人人可以成佛是同樣不容易做到的事。
隨著下午聽法的人逐漸進入法堂,義淨髮現,人員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最前排的那些蒲團上坐著的人,明顯變了。
這些人個個衣著光鮮,就連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法堂之中儘管好奇,卻在舉手投足間可見他們比較明顯受過較好的家庭教育,竟然能安安靜靜地自娛自樂,只用眼睛好奇打量周圍的一切。
隨著法鼓輕輕響起,義淨清了清嗓子,對所有人說道:“各位大德,各位居士,各位檀越,今天下午,咱們說點輕鬆的。
我們說要大家保持自性清淨,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何才能保持自性清淨。
其實,做法很簡單.”
義淨看了看所有人,然後繼續說道:“只要大家堅持這麼做,就能永遠快樂,沒有煩惱.”
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盯著義淨,誰不想要幸福呀?!義淨清清楚楚地開口:“你們只需要堅持讓自己永遠不做壞事,遇到任何做好事的機會都不要放過,你們的人生就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少煩惱,也會越來越有福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