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奧秘 (第2/2頁)
義淨傳:飄著飄著到印度 笑面易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個幼稚的聲音笑著說:“師父,我能做到.”
另一個幼稚的聲音也跟著說:“師父,我也能做到.”
義淨看著兩個爭先恐後的孩子,慈祥地笑著說:“你們真棒。
請問,你們多大了?”
小男孩還沒有說話,小女孩搶著說:“我三歲了!”
小男孩看了看小女孩,說:“師父,我五歲了!”
義淨說:“嗯,你們都是好孩子.”
然後看了看在座的所有人,“這兩個孩子說他們能夠做到。
可見,這是三歲孩子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對吧?那麼,我想問一下在座的所有人,你們自己想想,你們生活到現在,做到這些了嗎?”
很多人忙不迭地低下了頭。
義淨說:“是的,佛教教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人們如何做人。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做人最基本的五戒。
為什麼要將不飲酒也納入五戒之中呢?這是因為,佛陀發現,飲酒能讓人不清醒,平時不敢做的事,敢於趁著酒勁做,等酒醒了,後悔已晚了。
因此,佛教不主張飲酒。
除非你的身體不舒服,大夫給開的藥方裡要求用酒作引,否則,大家還是儘量不要喝酒的好.”
“師父,咱們中國的禮儀文化中,可是很重視飲酒的,不飲酒,很多場面上過不去啊.”
有人馬上請問道。
“嗯,其實,如果你真的不喝,別人勸不動你,久而久之,大家就會尊重你的選擇了。
如果真的駁不了面子,那就少飲為妙吧.”
義淨考慮到世俗的觀念,於是給了妥協方案,畢竟,他是不主張飲酒的,但他也不可能去限制世俗中的人。
回答了那個人的問題,義淨回到了講法的主題:如何才能獲得幸福的一生。
義淨說:“剛才大家可能已意識到了,要想獲得幸福的一生,只要堅持做好事,堅持不做壞事,這種看起來是三歲孩子都能做到的事,實際上真正能堅持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所以,有人曾經問一位高僧,什麼是佛教,大家猜這位高僧是怎麼回答的?”
眾人目光灼灼地看著義淨,義淨也定了定神,說了一個響亮的偈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說完,義淨又鼓勵大家道:“很多人以為佛教很高深,其實佛教就是我們日常的踐行。
如果大家每天都想著這幾個字,不斷去照著做,在世俗生活中,應該就沒有什麼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