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看來,陸葳蕤真是慷慨解囊。不過,這錢實則陸使君的仁德之舉,他欲借真慶道院之名,行惠民之事。我豈能居功?”
黎道人笑道:“陳郎君過謙了。若無你贈畫,我豈能得到這筆善款?待山道、松亭修繕完畢,我定要邀請陸使君前來一遊,讓他親眼見證我們的成果。屆時,陳郎君也務必光臨。”在修繕精緻的朱門樓閣中,陳文彥心念一動,望向那位閱歷深厚的黎道人:“道長,可否相告,那位嫻雅出眾的陸氏娘子近來是否踏足此地?”黎道人撫須微笑,如春風拂過麥浪般輕描淡寫地回答:“陸氏娘子自那團圓年節過後,日日如約而至,她那雙纖細的步履在道上留下的足跡宛如初春嫩芽。然,近三日卻未曾見其身影,許是府邸中有要事牽絆,又或是踏春尋幽去了。”
陳文彥聽後,頷首示意,隨後與劉尚值、丁春參並肩前往那被譽為“人間仙境”的小鏡湖畔徐氏草堂。只見草堂周圍一片寂靜,門扉輕掩,只有一名蒼顏白髮的老僕守在門口,守望著這片淨土。他向眾人輕聲解釋,徐博士父子因京口事務尚未歸來。
劉尚值聽後,眼眸中閃過一絲歡喜:“既是徐博士未能及時趕回,我們便在這春光中自在暢遊一番,豈不是美事一樁?”眾人齊聲應和,於是踏上了通往桃林小築的幽徑。
正午時分,陽光灑落在桃林小築,溪水潺潺,彷彿天籟之音。桃花簇擁下,一片片粉紅如雲似霞,那輕薄的香霧隨風輕擺,若隱若現間帶著一絲清新怡人的綠意,那是桃樹上新生的嫩芽。陳文彥、劉尚值、丁春參信步在桃花間,詩意地誦讀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隨後又走到溪邊,掬起一捧清澈的溪水,那冷冽的觸感令人心曠神怡。
就在此時,顧氏莊園的佃客老芒頭趕了過來,他向三位郎君恭賀新禧,並告知草堂已按照三日一清掃的標準打掃完畢,隨時可入住。陳文彥、劉尚值、丁春參各自賞了他兩百錢,老芒頭滿臉歡喜地收下。雖然顧愷之、衛協離去前曾告誡過他不得收取房租,但這賞錢卻是他們三人對老芒頭辛勤付出的認可。
在顧愷之、衛協離去後,桃林小築變得寬敞了許多。丁春參便與陳文彥、劉尚值一同住在了這裡。他輕描淡寫地提起:“父親計劃在三月初來到郡上,屆時我或許需要入住城中,以便與父親團聚。”
丁春參的話讓陳文彥和劉尚值想起了丁同對兒子定品的重視。丁同一直期望透過提高錢塘丁氏的聲望來鞏固其家族地位。雖然錢塘八姓中丁氏曾排在褚氏之前,但近年來由於丁同退隱山林、褚儉榮升易郡丞郎以及丁幼微下嫁寒門等事件的影響,丁氏在錢塘士族中的聲望逐漸下滑。丁同對此深感憂慮,唯恐在譜牒司重新排序時褚氏會超越丁氏。而褚氏後輩的不爭氣——如褚文謙在書法比賽中輸給寒門出身的陳文彥而淪為笑柄——更是讓丁同看到了保住家族聲望的緊迫性。因此,他計劃利用這次機會讓丁春參拜會易郡名流,以期提高錢塘丁氏的聲望。改寫後的內容:
在易郡的街頭巷尾,褚文彬的名聲再次跌入谷底,成為眾人口中的笑柄。然而,與之相對的丁氏家族,雖非顯赫至極,卻也足以讓褚氏俯首稱臣。特別是丁立誠,這位丁同的侄子,丁幼微的長兄,現任益州犍為郡武陽縣的縣令,以其卓越的政績和清廉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讚譽。而丁同的長子丁夏商,身居五品之職,雖然尚未有顯赫的政績,但憑藉其深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已在朝中嶄露頭角,今年更是打算謀求一個更為清閒的官職,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學問。
丁春參,這位丁家的後起之秀,雖帶著士族子弟的傲氣,卻也有著難得的坦率。他對陳文彥傾訴家事,言語間流露出的坦誠和親近讓陳文彥深感欣慰。當談及揚州大中正的人選時,劉尚值略顯困惑:“三年前還是王述王刺史兼任的,今年不知是哪位高士?”丁春參搖頭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