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昇平三年的初春,劉尚值攜著期待與決心,踏上了前往易郡的旅途。這位去年在齊雲山雅集上嶄露頭角的青年,已被全常侍賜予了第九品的殊榮,而今,他更是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希望在陸納太守的署衙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已的舞臺。劉尚值已經二十歲,正值青年壯志之際,他深知,一旦領得九品免狀,便可正式步入仕途,為家國天下貢獻自已的力量。

為了能在官場中脫穎而出,劉尚值對書法下了極大的功夫。他擅長書寫漢隸《禮器碑》,每一筆都如金石之堅,透露出沉穩與內斂。而自去年九月起,他又開始臨摹陸機的章草《平復貼》,希望透過此作進一步接近陸納的審美情趣。車伕老鮑、侍婢阿嬌、健僕阿林,這些忠實的夥伴都陪伴在他的左右,為他此行的成功增添了一份信心。

而與他同行的陳文彥,則帶著冉勝和來德兩位隨從,一同踏上了這段旅程。小嬋雖未同行,但她的關懷與祝福卻如同春風般溫暖著陳文彥的心。族長陳集與鄧子、荊奴在楓林渡口送別了他們,目光中滿是不捨與期待。

在丁氏別墅,丁春參早已為他們準備好了行裝,豐盛的宴席更是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陳文彥還特意去探望了嫂子丁幼微,得知她的胃疾已有所好轉,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欣慰之情。

此行,他們選擇了去年臘月回來時的路線,從餘杭、嘉興直奔易郡。早春的江南,陽光明媚,微風拂面。道旁的柳樹已抽出新條,鵝黃色的芽尖如同少女的手指般嬌嫩。桃花、梨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劉尚值興奮地說道:“等到我們趕到桃林小築,那碧溪兩岸必定是桃花滿枝了。”陳文彥聽後也笑道:“此行倒像是遊春一般。”丁春參更是春風得意地說道:“正是要這般澹然灑脫才好。”

在嘉興過西塘渡口時,陳文彥望著斜陽春水,忽然意有所動地說道:“子軒、春秋,下次我們還是繞道華亭吧,那裡群鶴飛起、鶴鳴凌空的景象,定能讓我們更加心曠神怡。”這一提議得到了眾人的積極響應,大家都期待著下一次的旅行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的驚喜與快樂。當晨光微熹,劉尚值悠然一笑,他的眼中閃耀著對昔日美好時光的懷念:“華亭鶴唳,乃天下絕景,猶如那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豈能隨意觀賞?去年我們何其有幸,恰逢陸機誕辰,陸氏族人放鶴飛翔,其聲悠揚,其景壯美,我們方能一飽眼福與耳福。”

丁春參聞言,卻是另有見解:“不然,那鶴非僅節日飛翔,平時亦常展翅翱翔,鳴叫天際。”

劉尚值輕輕頷首,話鋒一轉:“說起華亭鶴唳,我倒有一事相求於子軒。我近來熱衷於章草書法,尤其傾慕陸機的《平復貼》。然而,我所臨摹的乃是幾經輾轉的摹本,定有不少失真之處。若能親眼一睹陸平原真跡,實乃人生一大幸事。此番前往易郡,便勞煩子軒向陸太守借出《平復貼》,讓我得以一睹其風采。”

陳文彥沉思片刻,答道:“陸太守乃書法大家,所藏碑貼極為豐富,陸機、陸雲的手跡自然不在話下。然而,我未曾見他收藏《平復貼》,或許藏於別處。待下次拜訪陸使君時,我必為你問詢此事。”

一行十一人,歷經風霜雨雪,終於在二月十四日午前抵達易郡。稍作停留,採購了些許酒食,便直奔西門外獅子山下的徐氏草堂。途經真慶道院時,陳文彥邀請劉尚值與丁春參稍候,他親自去問候院主黎道人。

黎道人見陳文彥到來,喜上眉梢。寒暄過後,他感激道:“陳郎君贈予的那幅畫,已被陸氏娘子以十萬錢高價購得。我計劃用這筆錢招募工匠,修繕後山石階,併為‘大紫袍’、‘瑞雪’等名貴山茶設立石欄,整修松木亭。”

陳文彥聞言,頗感意外:“十萬錢!沒想到我的畫作竟能值此高價。即便是衛師、張墨的作品,也難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