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彥踏入嫂子丁幼微那靜謐而別緻的小院,一股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那是他精心調配的茯苓與蓮子的甜香,彷彿在空氣中跳躍著歡快的旋律。他輕步上前,微笑著問道:“嫂子,今日的茯苓蓮子羹,滋味如何?”

樓下忙碌的阿秀聞聲而來,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夫人方才已經品嚐過了,說滋味甚好。先前還擔心會有些不適,但此刻看來,卻是安然無恙,精神煥發。她特意囑咐,晚餐就不必了,怕吃多了反而辜負了這美味的藥羹。”

陳文彥微微一笑,搖頭道:“這可不行,即便藥羹再好,晚餐也是不可或缺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能輕忽。”說罷,他步上樓梯,向著丁幼微的房間走去。

丁幼微見到陳文彥,眼中流露出幾分感激:“文彥,你的藥方真是神奇。喝了這茯苓蓮子羹,我覺得胃部有了些許暖意,整個人都比之前舒服了許多。不過,我還是有些擔心,晚餐不敢多吃。”

陳文彥思索片刻,建議道:“那不如讓廚房準備一碗白米粥吧。白米粥溫和易消化,比起豆粥來說,更不易引起反胃。”

阿秀聞言,迅速離去。不久,掌燈時分,她帶著一個挑著大漆盒的健壯僕婦回到了小院。漆盒中裝著陳文彥的晚餐和丁幼微的白米粥以及幾樣精緻的小菜。

用完晚餐後,阿秀和雨燕原本打算輪流去僕佣食廳用餐,但丁幼微卻阻止了她們:“阿秀、雨燕,你們一起去用餐吧。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暫時不需要你們服侍。快去吧,別讓飯菜涼了。”

兩個侍婢離開後,丁幼微領著陳文彥步入了書房。她點亮了銀燈,又往青銅暖爐裡添了些木屑,將暖爐遞給陳文彥:“文彥,你拿著暖手。我知道你年輕力壯,但也不能忽視了對身體的照顧。”

陳文彥笑著搖了搖頭,將暖爐推回給丁幼微:“嫂子,您自已留著吧。我年輕氣血旺,不怕冷。倒是嫂子,得好好保重身體。您知道嗎?前日我在街上看到一個小盛,年僅十三歲,卻長得比我還高,力氣大得驚人。下雪天他竟只穿兩件單衣,還說穿著冬衣太熱了呢。”

丁幼微聽後,不禁笑了:“那真是個奇特的孩子。不過,北人大多如此,身材高大,體格強健。但文彥你也是一表人才,高大英俊。”

閒聊間,丁幼微話鋒一轉,問道:“文彥,你之前提及宗寶和潤兒的趣事時,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陳文彥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鄭重其事地說道:“確實如此,嫂子。我突然想到一個對我們陳家至關重要的計劃。還記得去年五月,我提到要力爭讓錢塘陳氏晉升為士族嗎?您當時建議我請人為陳氏三代寫傳,避重就輕,少提官閥。我深思熟慮後,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契機。我們不僅要讓外界看到陳家的才華與德行,更要展現我們陳家的遠見與抱負。我計劃……”

接下來的時間裡,陳文彥向丁幼微詳細闡述了他的計劃,而丁幼微則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讚許。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錢塘陳氏三代的智慧與風采如璀璨星辰,照耀著後世。為使其名垂青史,陳文彥立志書寫一部別樣的傳奇,既承繼傳統之精髓,又展現其獨特的創意與文采。

當陳文彥向丁幼微提及他的構想時,丁幼微微頷首,語重心長地說:“文彥,你的抱負遠大,我深感欣慰。但在這漫長的文化積澱之中,獨樹一幟並非易事。依我之見,你應先將精力集中於品評之上,待你正式定品、獲得六品免狀,再圖此宏願。”

陳文彥恭敬地點頭,他明白丁幼微的話中深意。然而,他也有自已的擔憂:“嫂子所言極是,但我亦知,若只專注於我錢塘陳氏三代的逸聞趣事,恐難以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因此,我想借鑑前漢劉向《世說》的筆記體形式,寫一部以‘世說新語’為名的作品。書中將涵蓋後漢至魏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