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世宗實錄(完)

阿木哥驚懼,遣使獻傳國玉璽以求退兵。

太上譏曰:“清泰四年,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韃虜不讀書,只以傳國璽誑語,實在天真。”

使者對曰:“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後傳國璽入金,為蒙古得之,今獻太上,以示恭順,請以國朝為宗主,誓永為藩屬。”

太上曰:“韃虜兇頑,不知天威,殺朕使者,實乃自取死路。

今見王師兵威強盛,驚懼,欲降,豈有如此便宜事耶?”

令殺使者,繼續進兵。

答剌麻八剌遷此三十年,隨行漢人十數萬,今分佈各處,多居高位,聞太上領軍至,多請降,莫有敢攖兵鋒者。

六月,至偽大都城外一百里,大章驚懼而死,其子年幼,傳位其弟海山(元武宗),海山奉表,願以太上為祖父。

太上曰:“朕豈有不如此不肖子孫哉?”

勒令海山投降。

時,海軍上將、當今皇弟臘以十艘鐵甲艦為前驅,運輸船一千六百,載軍兵三萬至細蘭島(錫蘭島),其上有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征戰不斷,民不聊生。

太上曰:“朕代天牧民,豈可坐視賊子生亂而陷民於水火?王師當進,解民倒懸!”

令趙臘督師進剿。

細蘭島與天竺隔海相望,王師登島,南北夾攻之勢已成,海山憂懼,遣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領官民萬餘西遁。

答剌麻八剌立國二十年,南征北戰,無有停歇,波斯灣往南幾千裡皆為其屬。

太上聞之,令攻偽大都,半月而下,海山自焚宮殿而死,年底,克天竺全境,太上自領總督,虞安民為副總督。

天竺百姓篤信佛教,性溫順,全無反抗,太上令選美女三萬,許配軍中無妻者,又遷五十萬民至南洲。

三十一年,分十一路,各設總管府,因天竺路遠,以虞安民總督,朱世珍副之。

安民,駙馬都尉、內閣輔臣、臨川郡王虞集子,世珍,盱眙人,初名五四,十四歲投軍而改名,其勇猛善戰,積功入樞密院為主事,尚公主,得子元隆、元璋。

三十二年春,太上調鐵甲艦十二艘,由海路回國。

途徑各國,皆留太上以供,太上撫慰巡視,必宴飲至盡興,如此,兩年方回。

三十四年春,帝奏太上,請禪位,太上任其自便。

秋,帝禪位太子梓,於紫金山腰建宮殿。

正月,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春,太上與無上對飲,至酣處,太上曰:“父皇功高蓋世,卻未嘗封禪泰山,實乃國朝之遺憾,孩兒不如父皇功高,卻也開拓得好大疆土,不如孩兒替父皇去泰山走一遭?”

無上曰:“真宗以城下之盟為功,厚顏封禪泰山,貽笑大方,朕不去,免得自取煩惱。”

太上曰:“真宗為天下笑柄,我等為子孫,正該糾正。”

無上曰:“你想去就去,朕不去。”

太上不樂。

回宮,太上召帝見,曰:“無上功高蓋世,卻不欲封泰山,實在令人鬱悶。”

帝曰:“皇祖父存續國祚,滅元開土,此功孰能比肩?父皇若想封禪泰山,不如親征滅一國,今北方鐵路延伸至烏滸路,可繼續西進,只需父皇坐鎮後方,各將自會獲勝。”

太上心動,入樞密院詳議。

次日,太上入紫金宮請教,無上曰:“不怕皇帝親征,就怕皇帝瞎指揮,只要坐鎮後方備好酒水,親征之功垂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