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世宗實錄(完) (第2/3頁)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
太上受教,拜別而去。
三月,太上領皇家陸軍學院優秀學員方國珍、張士誠、劉福通、徐壽輝、陳友諒等百三十二人登車。
無上閱讀名單,笑曰:“如此多年輕俊才,國朝何愁之有?”
時長江大橋已成,可於承天府乘火車至長安,往北至嘉峪城,抑或北上至遼陽往西,直趨烏滸路。
五月,十萬大軍聚烏滸路,太上拜上將軍郭子興為帥,以少將軍韓山童領本師為先鋒,發兵西進。
郭子興,十五歲入上四軍,三年而備宿衛,隨無上南征北戰,無有敗績,積功至上將軍。
奏報回京,無上曰:“國朝兵精將廣,必勝。”
旋即微服私訪,至婺州,路遇一女,無上觀之尾隨,鄉人以為賊,圍之報官,自報身份,鄉人不信,幸得親衛解圍。
帝聞之,詔令禮部查詢究竟,始知此女姓王名伶,酷肖故王皇后蕙,故王皇后蕙,溫州之戰為無上擋箭,救駕死,葬華蓋山,實乃國朝之第一功。
時無上後宮已無人,遂選王伶入宮。
無上欣然納之,終日寵愛,予取予求,一年誕子,名肖,極得寵愛。
永樂五年,太上滅闊闊出國,闊闊出,忽必烈第八子也,其國三千里,不過三年而已。
太上酬功後宴飲,忽發昏厥,隨行御醫全力救治,至京駕崩,廟號文宗。
帝泣血,無上亦悲嘆曰:“無朕之命,行朕之事,何苦來哉。”
遂隱居紫金宮不出,內外不得見,訊息通傳皆有王氏經手。
帝歸太上之駕崩於己身,日日毀傷,次年三月病重,時太子煥年方九歲,按制,當由監國、蜀王棟繼承大統。
五月,蜀王歸國,帝召之密探,次日駕崩,廟號睿宗。
蜀王繼位,依舊以煥為太子煥,次年改元興文。
興文元年正月初十,詔令頒佈義務教育法,凡滿六歲,無論男女,皆入學,十一日,詔令女子可參與科舉。
二年,發兩路兵西進。
十年,北路軍滅阿難答天方國,據鹹海(裡海),南路軍全據波斯。
是年,無上降詔,欲立肖王為監國,帝猶豫,召群臣商議。
國朝今日,皆無上之功,群臣皆為難,輔臣劉基對曰:“無上欽定製度,乃國朝萬世不移之基礎,豈可輕毀?今無上為婦人惑,自當直面進諫!”
其時,紫金宮諸衛皆王家子,群臣不能進,帝親謁亦無果。
禁衛第一師副師長兼一團長朱元璋奏曰:“婦人挾無上以令天子,禍心包藏,窺竊神器,豈可忍也?臣世受國恩,自當以死報之。”
是夜,朱元璋集本部敢死者二百人,皆配衝鋒槍,攻紫金宮。
王氏子皆浪蕩,假無上之威猶可,實不能戰。
無上聞槍聲,出宮來問,王師哀泣誣告,曰帝欲殺無上以獨權。
朱元璋斥曰:“無上,國之父也,國朝十萬萬民,皆得無上之恩而存,誰敢不敬?
爾婦人,無尺寸之功,只因酷肖忠孝穆皇后而得無上歡心,本該恪守本分,愉悅無上,只有榮寵加身,然貪心不足,覬覦神器,實乃壞國朝根基,其行可鄙,其心可誅。”
無上問其何人,朱元璋對曰:“臣駙馬都尉、前天竺總管朱世珍次子。
無上言行,關乎社稷安穩,若因寵溺幼子而令其監國,實壞國朝制度。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無上首壞制度,子孫豈不效仿?帝即無視法度,臣子何為,萬民何依?
縱有憲法之下諸多法度,不過形同虛設,無需十年,國將不國。
臣世受國恩,何忍見國朝覆滅?不若先以身死,若可使無上不染塵埃,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