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言之有理!
夾起一塊品嚐,果真鮮美無比,從此不吃田雞改吃蛇肉,並主動納他為徒,讓他進入屋內旁聽。
哪知辛寅聰慧過人,非但記憶超強,理解能力更是超乎常人,他的提問時常讓夫子無言以對。
不出半載,夫子手中的聖賢書皆能倒背如流。夫子將辛寅喚到屋內心悅誠服地誇讚:你聰慧過人,可做吾師!
二人結為忘掉之交,日夜研究《大學》、《中庸》、《尚書》、《禮記》等儒家學說,一同研讀科舉常科科目。年過五旬的夫子復燃科考慾念,發奮進取。
在諸多科目中,辛寅偏好明經科,當中又獨推韓輩子的法治主張,開始破解村中發生的各種罪案。
在這一過程中,年幼的辛寅顯現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推理才能,只要他出現,即便是再玄妙的事件皆會昭然若揭。
但權貴和邪惡皆帶有毒刺,由於他抓獲盜牛的村霸被打擊報復,牙齒被打掉三顆,讓他提前換牙。
從此辛寅便懂得,只會斷案無濟於事,必須學習拿人之能。便每日抽出寶貴時間,躲進山林習武,沒有秘笈,全靠自悟。
尚武年月,權貴之家皆請武夫子傳授,他只是遠遠地見過幾次,心法與套路完全是自創,可視為無師自通。
方法很簡單,就是觀察各種動物的爭鬥技能。套路為表,真氣為核,只有無限增強內力方可取勝。抽空便打坐靜思,打通脈絡,汲取日月之精華提升元氣。
至於他的武藝達到何種境界,無人盡知。總之,村裡再無人敢動他一根毫毛。合財跟他走得近,有人問他辛寅有多厲害,他只回一句:天下無敵。
三年後,景辛寅再次成為孤兒,他的養父病故。
鄉親皆嘆:景老漢當真是個可憐人,此生未知女人為何物便閤眼……
此時,夫子已然鄉試及第(如同宋朝童生試),成為名符其實的秀才。緊接著解試及第(縣州試),成為舉人。
春暖花開之季,夫子欲去長安趕赴春闈(即省試),倘若及第便是出人頭地之時,即便殿試落榜亦可為官。
臨行前夜,夫子為景辛寅謀得一個餬口的差事,未必能夠出人頭地,但也能夠娶妻過活,不至於像他養父一生落魄。
說來,夫子也無出奇的門路,只是偶然結識一位在府衙當差的兵司,在酒桌上吹噓幾個時辰,使得對方產生極強的好奇心。
兵司答應見景辛寅完全是出於不信任,傳說中的神奇少年聽說過不少,但他從未見識過一人。
當兵司考過景辛寅後被徹底折服,冒著掉頭風險舉薦給青州刺史李大人,他採取的方法跟夫子完全一樣,如果不吹噓,李大人絕不會有興趣見他。
至於李大人是如何考景辛寅的,至今是個謎,當時兵司也不在場,如果景辛寅自己不說恐怕誰也不會知曉。
景辛寅十七歲進府衙,現年剛好二十歲,這三年有餘的時間,他的才華盡顯。但讓人費解的是,刺史大人始終沒給他一個匹配的官職,論武藝起碼是兵司,論斷案才能做判官綽綽有餘。
景辛寅在青州府衙做了三年衙役,連班頭也不是,但他並無怨言。
【作者題外話】:本章為基石,也是整篇故事發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