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將消失殆盡。

還有,置地的市值是高於怡和的,置地現在60億港幣,而怡和僅為25億港幣;

倘若,吳光耀直接去私有化怡和,豈不是隻需用少量的資金,就能控制兩家公司。

如今,怡和和置地發生財務危機,完全沒有能力抵抗吳氏家族的財力;

不過吳光耀現在喜歡上‘將烽火消弭於杯酒之間’的戰略,故不會惡意收購。

西門·凱瑟克沉聲的說道:“怡和經歷了百年,我們在全球擁有大量的資產,僅香港一地投資失敗又算得上什麼,困難只是短暫的。如果吳先生喜歡惡意收購,儘管放馬過來。”

吳光耀笑著說道:“凱瑟克先生誤會我們的意思了,我們的意思是置地連累了怡和,還不如高價出售。”

西門·凱瑟克說道:“股市永遠不能反映一個公司的真正價值,置地在我們心中是旗艦公司,吳先生如果真想要,那麼作價200億港幣,也許我們可以考慮一下。”

吳光耀很想當場答應,想想決定還是再緩一緩;

雖然價格很心動,但是過程走的很不爽。

200億港幣加上130億港幣的債務,吳光耀不是拿不出,而是不喜歡這種收購方式。

港島突然傳出吳光耀有意收購置地公司,一時間竟然讓股市足足上漲了3%,置地的股票更是暴漲10%。

西門·凱瑟克甚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言語之間總是強調置地的市值低於置地的實際價格,然後又顯得很有誠意的說道:

“大門總是敞開的!”

“問題在於價格!”

西門此舉無疑是想抬高置地的價格,以此來防衛置地;

當然,凱瑟克家族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恐G’;

所以,只要價格合適,置地也不是非賣品。

........

市場上還傳著吳氏家族收購置地的新聞,大漲華人威風;

而怡和和置地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頓時在港島再掀起一股風波。

身兼怡和、置地的大班紐壁堅在董事局宣佈辭去兩間公司主席職務,僅保留董事一職;

凱瑟克家族,捲土重來了!

紐壁堅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無比傷感的說道:

“我只是一名打工者!”

“整個香港的形勢都變了,英國準備拋棄香港,華商從60年代就越來越強大;這就像當年美國扶持日本一樣,突然有一天發現,原來懷抱的嬰兒是一隻老虎。”

“我愛香港,我永遠熱愛香港!”

紐壁堅雖然沒有明說,但言語之間依然有對凱瑟克家族一些不滿;

怡和在六七十年代實行‘發展在香港,投資在海外’的策略,完全是凱瑟克家族執行的策略,而紐壁堅不過是一個執行者;

正是因為六七十年代錯失了香港發展的機遇,也才導致八十年代重回香港的投資實際錯誤。

傳媒們紛紛開始撰寫新聞,當年吳光耀先生從凱瑟克家族手中拿下九龍倉,讓怡和失去了一翼;

如今凱瑟克家族再次掌權,又面對吳光耀先生的來勢洶洶,此時身兼怡和和置地兩大班的西門·凱瑟克,他是否又比他哥哥亨利·凱瑟克高明呢?

媒體用‘對於怡和新大班來說,戰役才開始!’

什麼樣的成就,能讓西門·凱瑟克顯得比較高明呢?

很多傳媒分析道,保置地不失並不是唯一的證明,將置地賣出高價也是一個證明。

置地成為香港的債王,留在手裡反而會害苦怡和,加上凱瑟克家族有‘恐供症’;

所以,就算怡和高價出售了置地,也算是一個高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