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危機越來越嚴重,港元貶值並不能完全概括這次危機,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拒收港幣才是最嚴重的;
好在港府出動警力,對拒收港幣的商家進行了處罰;
但越是這樣,市場就越是恐慌,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以物換物的交易情形,頓時驚呆眾人。
7月24日,星晴六。
“港元危機”徹底大爆發,市面謠言四起,傳聞將會以大陸貨幣取代港元,港幣狂瀉;
同時,港元危機引發搶購潮,市民紛紛到超市搶購米、油等生活物資;
哪怕是吳光耀早就責令旗下零售商準備充分,也被瘋狂的市民一搶而空;
在百佳超市裡,一些顧客甚至拳腳相向,爭油、爭推車、爭米......好不熱鬧。
見事情快發展到失去控制,港府終於反應過來,如果再不實行強有力的措施,港島的經濟恐怕真要奔潰了!
雖然這次港元危機的背後,大機率有英國佬的身影,畢竟他們也想以此來要挾大陸,作為談判的條件;
但失態一旦失控,對英國反而是影響最大的,國際上都會譴責英國,嚴重影響英國的聲譽;
畢竟此時的港島,還是在英國的治下。
不僅是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還會對英國的經濟形成影響,畢竟在香港的英資企業可是非常的多;
可以說,英國本土的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港督尤德見失態有失控的趨勢,連忙召集一眾銀行首腦,連英國外交次長也抵港商討這件事。
“吳先生,裡面請!”港府工作人員尊敬的邀請道。
吳光耀也是這次會議的參與者,身份不算銀行首腦,只能說是和英國外交次長一個級別。
到了會議室,大家經過簡單的招呼後,就進入了主題。
尤德首先說道:“吳先生,你是否有很多外匯在手?”
吳光耀點點頭,沒有隱瞞這件事。
尤德繼續說道:“那能不能先借給港府,我們可以借美元還美元!”
吳光耀笑著說道:“我們總得先討論方案,再討論借外匯的事情吧!”
英國的外交次長查理說道:“對,應該先討論具體方案,再討論其他事情。”
此時的吳光耀,身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英國方面甚至認為,如果吳光耀全力站在大陸一方,英國將非常的被動——因為輿論和民意。
按照道理,討論港幣匯率的事情,應該避開吳光耀這種商人,因為商人可以從中牟利;
但此時,吳氏家族掌握著渣打、恒生、光大等大銀行,這些銀行知道了匯率,吳光耀不就也知道了。
所以,港府決定拉吳光耀進來討論,也願意相信吳光耀不會賺這個差價。
期間,吳光耀插話道:“穩定匯率越早,越是能將這場風波的影響力降至最低,一旦美元對港幣的匯率破9,那麼將是一場大災難。”
吳光耀的話,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家紛紛附和起來。
最後,會議制定了將港幣與美元的匯率定在7.2:1,這讓吳光耀感到有些意外;
想想又釋然,這世香港的情況比前世好,經濟也比前世發達;
這次之所以還爆發這種情況,無外乎就是恐慌是傳染的。
但這種恐慌也很好解決,只要政府介入的早,就很快會驅散。
所以,港府在八十年代以前的行為,一直是被人詬病的;
以往,香港發生銀行擠提事件,港府總是任由發揮,最終鬧出了大問題,才姍姍進行干涉。
當然,港府也有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就說了‘香港是世界自由經濟先驅’,講究的就是經濟自由,政府少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