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嬸,您放心,我一定做好。自從在這居安堂做事,我家裡日子都好過不少,可不能辜負了這份工作。”

“要是沒有這份工作,我家一家老小怕都是要餓死了。”

在不遠處的漿洗區,一群婦女正忙碌地搓洗著衣物。

其中一位叫秀姑的婦人直起腰,捶了捶痠痛的後背,感慨道:

“以前在家,只能靠男人那點微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

現在在這兒,我也能掙錢補貼家用,多虧了滴水閣啊。”

旁邊的張姐笑著附和:

“是啊,聽說咱們現在看到的掌櫃都不是真正的東家,在這些掌櫃上面還有兩個東家呢。這些也都是她們的主意,她們可真是心善。”

“是嗎?真的嗎?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子能做出這麼多的善事來?”

秀姑覺得不敢相信。

“不知道,但想來定是人美心善。”

與此同時,北方的定州城內,滴水閣同樣成為了許多人生活的希望。

一位叫翠蓮的婦女帶著年幼的孩子,手裡捧著剛領到的工錢,眼中滿是感激:

“掌櫃的,太謝謝你們了。要不是滴水閣收留我,我和孩子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負責此地事務的女掌櫃王嬤嬤微笑著說:

“別客氣,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好好幹活,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滴水閣在各個州縣收留的婦女、老人越來越多。

她們不僅為這些人提供了生計,還時常免費施粥、送藥。

訊息不脛而走,滴水閣的民眾聲望如日中天,百姓們對她們讚不絕口。

女掌櫃們深知,這只是第一步。

她們時刻留意著周邊的情況,敏銳地察覺到,隨著災民的流動和惡劣的生活環境,疫病隨時可能爆發。

林婉瑜與齊舒婉時時商討應對之策,不斷補充藥材儲備,培訓人員應對突發狀況。

“疫病一旦來襲,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林婉瑜神色凝重地對齊書婉說道,“各個州縣的滴水閣都要做好準備,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防止疫病蔓延。”

齊舒婉點頭贊同:

“沒錯,我們之前積累的這些聲望,到時候或許能派上用場。百姓們信任我們,才會聽從安排。”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一場來勢洶洶的疫病席捲了多個州縣。

與此同時,京城之中也突發疫病。

朝中官員的奏表紛紛上報,皇帝看著這些奏摺怒不可遏。

“疫病已然發生半月有餘,這些官員才想起上報!都是些飯桶嗎?”

底下眾官員面面相覷,不敢吱聲。

“眾愛卿,面對這疫情你們可有良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