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看不下去了,就從臨水殿頂下來,潛近寶津樓,把手裡那朵大紅牡丹花往空中一拋,神識一送,旋進寶津樓二樓,欻的插在華福帝姬小月月的髮間,在這小丫頭的驚呼聲中,原來她頭上簪的那朵粉紅芍藥花被頂飛出去,盤旋著飛出窗外,在樓前廣場上空,趙佶面前八尺處旋轉。

“來者何人?!”林靈素是個果決的,發覺不對,就立即上前護在趙佶身邊。另外幾個道人也感覺出了問題,掐訣盤膝闔目,各自行功,天地能量子他們頭頂升騰起來,用各自的法門搜尋寶津樓內外。

此時,俺早已經向西向北溜達到了金明池西北角通向汴河的水門。

在俺踏這水面行出金明池時,林靈素的法力開始探查那朵旋飛的芍藥花,“轟”的一聲大響,花朵爆開,一個清唱歌聲響起: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三春樹,流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一旦風雲散,變幻了名姓。

天下動盪誰攪動?蠻子驅獸揮白刃。

歲月風霜撲面催,白骨京觀鑄如山。

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昏君你卻言,何不食肉糜?!”

既然你藍采和阻攔俺刺殺趙佶,那俺就給你藍采和揚揚大名,反正你們既然已經弄出了八仙的名號,就不是八個不貪名的!酒色財氣名與利,地仙又怎樣?還不是也逃不掉一個“名”字!

俺踏水行過汴河,散了易形之術,恢復原貌,換了道袍、雲履,頭上挽了道髻,也不帶冠,只用一根木簪簪了,拄一根竹杖,揹著一個雲笈,面容還是二十四五歲。

俺向北而行,不一會兒就見到一個不小的道觀,這道觀坐落於外城萬勝門外一里地的一座小丘之下,門前兩尊一丈六高的石狻猊,觀門的匾額上書“勑賜神保觀”。

這裡的神廟始建於北周,初為佛寺,叫顯密寺。唐初改為道觀,叫興邦觀,經歷戰火,屢次修整,令人詫異的卻成了道佛儒三教共修。原本有三清殿、三皇殿、真君殿、北帝殿、紫微殿、大雄殿、觀音殿、金剛殿、文王殿等十二大殿,按照道東佛西儒在後的佈局安排,各殿錯落有致,雄偉壯觀,分佈在流水樹木之間,宛若仙境。

大宋朝定鼎後,這座道觀被改名為“神保觀”,擴修為二郎神道場。

這灌口二郎神,乃是大宋國祭諸神之一。真宗皇帝下令新修了一座二郎大殿為主殿。這個神保觀就與相國寺、上清觀、東嶽廟一樣,成為皇族、王公、勳貴及諸司官員、各行業百姓求福禳災的首選之地。因此上,道觀在山門後,東邊上另闢了一個場地,搭了戲臺,兩邊都起了三層的貴賓樓。供貴人即家眷們打醮時休息享樂。因此上,這神保觀裡,往往是一幅殿內仙佛聖人慈眉善目,明王力士瞪眼扒皮。殿外道士僧人低頭趨步,達官貴人喧譁吵鬧的景象。

歷代大宋皇帝都對二郎神恭敬祭拜,趙佶對二郎神更加推崇。因為他的心腹、忠心護衛楊戩一來生的頗似二郎神;而來楊戩的生日是六月二十四日,而二郎神的生日也是這天。所以趙佶認為楊戩是二郎神分身轉世,對楊戩寵信有加,還要楊戩按照二郎神屬下重新架構六扇門。

因此每到臨近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生日這天,楊戩活著的時候,只要在東京城,就必到這個神保觀,替趙佶祈福。二十三日這天,楊戩就會帶人來神保觀獻送後苑作與書藝局等處製造的戲玩,如球杖、彈弓、弋射之具、鞍轡、銜勒、樊籠之類,悉皆精巧,一路吹吹打打,作樂迎引至道觀,供奉在大殿內神像前的供桌上;又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