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露臺上設立樂棚,教坊鈞容直的人員在這裡用管絃絲竹鑼鼓磬石作樂,還用伶人表演雜劇舞旋;太官局上供食品瓜果,連夜獻上供品二十四盞。

至六月二十四日,五更天就會有人來爭燒頭爐香,這就跟在泰山下的東嶽廟一樣,有很多人會在廟外露營住宿等候,夜半就起來排隊以爭其先。。。當然,再怎麼爭先,都要排在楊戩或趙佶所派其他人焚香之後。

等到天曉紫氣東來,朝廷諸司官員及諸行業的百姓來獻送上供的就更多了,所獻之物,動以萬數。

這裡沒有泰山東嶽廟那裡的泰山擂娛神,但是,這裡有社火百戲來娛神,貢獻社火的都要排隊呈於露臺之上,都是按照先來後到安排順序,如第一場,由大內皇宮貢獻相撲一場;第二場,由刑部貢獻雜居一段兒;第三場,由禮部貢獻鬥雞一場等等。。。除了皇帝,絕不敢有人仗勢欺人插隊,因為二郎神靈驗異常,誰插隊,誰倒黴。。。嘿嘿,估計都是六扇門做的孽。

六月二十四日一大早上就開始按照順序呈拽雜技百戲: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撲、鼓板、小唱、鬥雞、清口、相聲、說諢話、小品、雜扮、商謎、合笙、喬筋骨、喬相撲、浪子、雜劇、叫果子、口技學像生、倬刀、開弓、碎大石、頂槍、裝鬼、砑鼓、牌棒、道術之類,什麼都有,一直安排到晚上都呈拽不盡,只能一直表演到深夜。。。看來,二郎神及其麾下都是喜愛熱鬧的!

俺去年就來這裡遊玩過,那天,在大殿前設立起兩個巨大幡竿。。。幡按大小分為大幡,也叫碩幡;中幡和小幡三類。碩幡一般比較重也比較高,一般要在六丈以上;中幡一般在三丈以外,四丈以內;而小幡則一丈以外,不超過二丈。

剛才在寶津樓下,那力士玩兒的就是中幡大旗。而每年在二郎廟裡設立的大幡杆可是高有數十丈!都是朝廷諸司排隊貢獻,每年兩個輪換。

俺見過去年的那兩杆碩大幡杆,左邊是開封府京城所貢獻的,右邊的是將作監的修內司貢獻。搭材分佔上竿呈藝解,或竿尖立橫不列於其上,這些戲子伶人都是高空作業,在上面裝神鬼、吐煙火,甚是危險,聲勢駭人,如此輪流攀上爬下的表演,至夕而罷。

俺進門,當前就是一個巨大的贔屓馱石碑,上面拳大刻字記載真宗皇帝禱告感應經驗之事及下旨建造此觀的經過。

這神保觀雖是道佛儒都供著,但二郎神卻是道門大能,因此這廟裡做主的自然還是道士,那主持、三都、五主、十八頭等各個執事當然是道士擔著。尤其是趙佶登基以後,和尚們就逐漸不見了。

住持,也稱監院,是在道錄司裡任職的,貴人們都要稱呼一聲仙人、真人、神仙的。

三都:都管、都講、都廚。

五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靜主。

十八頭:庫頭、莊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圍頭、圊頭、槽頭、淨頭。

其中,位置最顯耀的是住持、都管、知客、巡照、文書、庫房、殿主、都廚八大執事。

主持自然不必多說,是觀內的最高領袖。

都管,主要協助住持住持處理大小事務,是準備接任主持的。

知客,負責接待來觀參訪的道士及其他人員的事務。

巡照,負責觀內的道士禮儀及安全事務。

文書,負責法事的文收書寫。

庫房,主要管理觀裡的倉庫物件。

殿主,負責殿堂裡的香火和供品一切物件。

都廚,則管理廚房事務。

俺來掛單,自然找都管。掛單這業務俺熟,俺離了二龍山,在泰山昭真祠掛過單;在滁州醉翁亭那裡的破落道觀掛過單;幾次出梁山公差,俺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