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什麼泣血下沾襟,怒髮上衝冠!為了奪回符節儀仗與臺使遺體,義憤之下,興兵攻入蠻地!

可現在要屍體沒有,要活人也不見,使團生還那麼多人,堆京觀什麼的已經成了笑話,符節儀仗是一個沒丟,張珏那狗孃養的又已經呈報朝廷,現在本王該怎麼辦?總不能讓本王裝失心瘋,不管不顧就帶兵亂打一通吧???”

李敬軒聽到巴東王說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又說不想追究,覺得巴東王現在消了氣,能聽得進去話了,又急欲在巴東王那兒挽回形象,便率先開口道:“王爺,我有一策——”

卻不想直接被巴東王打斷:“你可得了吧你。以後不是兵略你少說話。”

火還是沒消啊......

李敬軒心中嘆息一聲,不敢再說。

“孔先生,你先說。”巴東王第一個問孔長瑜。

孔長瑜稟道:

“下官以為,當務之急,是要以州部的名義,從永寧郡手中全面接管此事,總攬善後。所有涉及使團案牘文書,都要封存運回。重點查繳兩物:一是臺使的隨身奏匣。王揖雖悠遊度日,但未必沒有寫好還未來得及發出的奏報,如果有,一定要找到。二是永寧郡的現場勘察文狀。另外,使團生還者,要全部接回江陵,仔細查問。永寧郡幾個關鍵的參案官吏,也要‘暫調’州部佐案。

其次,加派人手,擴大搜尋範圍,不管是生是死,一定得把王揖、王揚找出來,就算掘地三尺也在所不惜!同時給朝廷上表謝罪,主動請命督剿蠻亂。

其三,永寧蠻那邊伏擊失敗,按理說來應該主動與我們取得聯絡,可現在還沒動靜,要麼是因為永寧軍正在搜尋二王,交通阻隔,怕被發現。要麼是因為這次失利,折損兵將,對我等失去信任。下官以為,越在這種時候,我們越不可亂了方寸,暫時先不要往永寧蠻派人,以免授人以柄。”

巴東王坐下,點點頭:“這才是謀士該說的話。”隨後看向郭文遠:“郭先生向來主張謹慎,做賊要心虛,如今之事,先生以為如何?”

郭文遠察言觀色,知道巴東王如今情緒穩定了,也不再畏縮,朗聲道:

“我想問王爺一句話。”

巴東王道:“你問。”

“如果永寧太守張珏,並非是因為追賊而偶然進入青樟林,而早有預謀,出兵打我們的反伏擊,王爺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