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庫臉上,“我兒的冬衣薄如紙,原來銀子進了你的口袋!”

蛋液順著王司庫的臉流下,腥臭撲鼻。夏淮安並未阻攔,只淡淡道:“押下去!”

“第三案:錦城學堂招生不公案。”

夏淮安展開第三份卷宗,語氣沉痛:“帶錦城學堂教習常文煥!”

一名青衫文士被推上臺,懷中還抱著幾本書。

“有人舉報你收富戶二十兩銀子,將其子安插進特優班!”夏淮安厲聲道,“本官查實——你不僅受賄,更篡改考卷分數!”

常文煥面如土色,卻強辯道:“大人!那孩子天資聰穎,只是考試緊張……”

“放屁!”臺下突然響起一聲怒喝。一名布衣婦人擠到臺前,手中高舉一份考卷:“我兒答對九成題,卻被佔了名額!這姓劉的收錢後,竟將我兒的名字劃掉換人!”

考卷上,墨跡被粗暴塗改的痕跡清晰可見。

夏淮安閉了閉眼,再睜開時目光如刀:“劉文煥,你玷汙學堂清名,辜負百姓信任!即刻革職,永不錄用!行賄者一併公示,其子退回撥班!”

劉文煥癱軟在地,懷中的書摔落臺上,書頁在風中嘩啦翻動。

夏淮安大步走到高臺前沿,衣袍在風中獵獵作響。

“諸位父老!今日三案,足見華夏絕非鐵板一塊!有人犯錯,有人腐敗——”他猛地提高聲音,“但華夏的規矩,是鐵打的!今日起,凡特權腐敗者,一律嚴懲!”

他揮手示意,周主簿帶人抬出一塊蒙著紅布的匾額。夏淮安一把扯下紅布,露出“民情監察司”五個鎏金大字。

“即日成立民情監察司!百姓可匿名投書舉報貪官汙吏,查實者賞銀十兩!”他指向衙門外新設的木箱,“那是‘意見箱’,每日酉時開箱,本官親自查閱!”

百姓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幾名曾受煽動的商販羞愧低頭:“咱們錯怪夏大人了……”

人群邊緣,一名頭戴斗笠的男子悄悄後退。他是樊丞相派來的“青蚨”暗探,本欲借謠言挑起民憤,此刻卻臉色鐵青。

“頭兒,咱們散播的謠言……”身旁的同夥低聲道,“怎麼反倒成了夏淮安立威的工具?”

斗笠下傳來咬牙切齒的聲音:“走!速報丞相……”

幾人正要溜走,忽覺脖頸一涼——不知何時,三名華夏軍士兵已悄然貼近,鋼刀抵在他們腰間。

“幾位,”士兵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齒,“民情監察司有請!”

……

不多久後,夏淮安的又一封“感恩奏表”送入朝廷,全文如下:

“臣巴州節度使夏淮安謹奏:

臣聞朝廷心繫巴州,特遣密探訪察民情,以正吏治。臣不勝惶恐,亦不勝感激。

朝廷所察“華夏莊高層腐敗特權”之事,臣已嚴查核實。確有個別官吏恃功自傲,或濫用職權,或私受饋贈,雖未釀成大患,然已背離臣立莊之初衷。臣深感愧疚,特此上表請罪。

為肅清吏治,臣已施行以下舉措:

一、 設“紀律審查司”,徹查貪腐。凡涉事者,無論官職高低,一律革職查辦,贓款追繳,以儆效尤。

二、 頒《華夏廉潔令》,明定“三不原則”:不取民一錢,不佔公一物,不受私一請。違者,輕則辭退,重則勞役,情節特別惡劣者處死。

三、 開“民情信箱”於各州縣,許百姓匿名舉劾。凡舉報屬實者,賞銀十兩;誣告者,反坐其罪。

朝廷密探所舉諸弊,恰似明鏡照影,使臣知過而改。今巴州官場風氣為之一新,百姓交口稱頌。臣不敢居功,唯願朝廷明鑑——

巴州之治,非臣一人之力,實乃朝廷督責之功!

臣更奏請: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