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搪瓷廠的大門再次敞開。

周同和廠長幾乎是小跑著迎出來的,臉上全是熱切。“小李師傅!可把你盼來了!”

李向前身後跟著兩個人。

劉虎腰板挺直,幾個月車間歷練讓他褪去了不少生澀,多了幾分沉穩。

張峰則顯得有些拘謹,這是他第一次跟著李向前出來接觸“大業務”,手裡緊緊攥著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眼睛好奇又緊張地打量著這個規模遠超前進廠的大廠區。

周同和的視線在劉虎和張峰身上掃過,最後還是落在李向前身上,握住他的手。“走走走,會議室都準備好了!陳工,王師傅,他們都在等著呢!”

技術科的陳工,還有上次對李向前修理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王師傅,果然已經等在會議室。

客套話沒說幾句,周同和就直奔主題,手指敲著桌面。

“小李師傅,不瞞你說,我們廠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那兩條老掉牙的隧道燒結窯!”

他語氣急促,帶著顯而易見的焦慮。

“溫控太差了!設定一個溫度,實際燒起來忽高忽低,差個十幾二十度是常事!一批搪瓷坯子進去,出來不是這邊顏色深了,就是那邊起了泡,廢品率高得嚇人!”

周同和嘆了口氣,指了指窗外遠處隱約可見的兩條長長的、冒著熱氣的建築。

“而且那玩意兒,燒煤跟喝水似的,成本壓不下去,廠裡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我們自己也搗鼓過幾次,效果都不行。”

李向前沒接話,只是平靜地看著他。

“我想先去現場看看。”

周同和立刻站起來。“應該的!應該的!陳工,王師傅,你們帶小李師傅過去!”

一行人朝著燒結窯走去。

李向前示意劉虎和張峰跟上,自己率先走近,仔細觀察窯爐的外壁結構、燃燒室的開口、煙道的設計,以及控制室裡那些老舊得錶盤指標都在微微顫抖的儀表。

他的視野裡,淡紅色的資料流無聲地浮現、重新整理。

【燒結窯A段:保溫層多處破損,熱損失約12%】

【熱電偶(編號A-03)老化,測溫誤差±15℃,建議更換】

【鼓風機(編號A-1)軸承磨損嚴重,風量波動頻率0.8Hz,影響燃燒穩定性】

【煙道(B段彎頭處)積灰堵塞,排煙不暢,內部壓力異常】

【窯體(A段中部)耐火磚區域性脫落,存在熱量洩露風險】

他走到窯爐側面一個觀察口,透過耐高溫玻璃,觀察內部火焰的流動形態和熱量分佈。

橙紅色的火焰翻滾著,熱力瀰漫,但明顯能看到某些區域溫度偏高,而另一些區域則相對暗淡,熱場分佈極不均勻。

這混亂的熱流讓他想起了【基因圖鑑】中解鎖過的一種沙漠蜥蜴。

那種蜥蜴在極端環境下,會巧妙利用不同岩石的比熱容差異和微小的氣流變化,在巖縫中構築溫度梯度,精確調節自身體溫。

或許…可以透過改造窯爐內部的擋火牆結構和煙道走向,引導熱量更均勻地覆蓋搪瓷坯體,減少無效熱損失,提高整體熱效率?

一個初步的構想在腦海中成型。

看完現場,重新回到相對涼爽的會議室。

周同和立刻遞過來毛巾和涼茶。

“小李師傅,怎麼樣?這窯爐,有年頭了。”

技術科的陳工已經在桌上攤開了一大堆泛黃的圖紙,還有幾本厚厚的執行記錄本。

“李師傅,這是窯爐的原始設計圖紙,還有我們歷次檢修和嘗試改造的記錄。”

陳工扶了扶眼鏡,開始介紹情況,語氣裡透著無奈。

“我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