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李向前躺在宿舍硬板床上,望著天花板。

白天門庭若市的景象還在腦中回放,那些急切的面孔,堆積的訂單,還有王廠長又喜又憂的神情。

攤子鋪得太快,人手捉襟見肘。

他閉上眼,腦海裡卻不由自主浮現出【基因圖鑑】中解鎖過的片段資訊。

螞蟻搬運食物時井然有序的佇列,蜜蜂築巢時明確的分工協作。

雖然那是動物的本能,但那種高效、組織化的模式,卻觸動了他。

一個人的工廠走不遠。

前進廠需要自己的“工蟻”和“兵蟻”,需要能獨當一面的骨幹,需要建立起初步的組織架構。

第二天一早,車間剛開工,李向前就把劉虎叫到了一邊。

改造後的反應釜旁熱氣蒸騰,劉虎額頭上已經沁出汗珠。

“虎子,最近感覺怎麼樣?”李向前遞過去一根毛巾。

劉虎接過毛巾擦了把臉,咧嘴一笑。“挺好!向前哥,這新傢伙什是真帶勁,幹活快多了!”

李向前點點頭,表情嚴肅起來。“光會用還不夠。”

他指了指正在運轉的反應釜,又指了指旁邊幾個略顯手忙腳亂的幫工。

“從今天起,你不光要自己操作,還要負責把孫強他們幾個的操作帶出來,統一規程,不能再像以前那麼糙。”

劉虎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

“我…我帶他們?”他有些不自信。

“對,你帶。”李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對這套裝置最熟,悟性也好。另外,生產過程中的資料,比如每鍋料的用時、溫度變化曲線、能耗,你都要開始學著詳細記錄,看看哪些地方還能摳一摳,提一提效率。”

這不僅僅是操作工了,還帶上了點技術員和班組長的意思。

劉虎感受到了壓力,但更多的是一種被信任的激動。

他用力點頭。“向前哥,我試試!”

這是培養內部力量的第一步,把有潛力的人頂上去。

處理完車間的事,李向前換了身乾淨衣服,按照王大媽給的地址,找去了市郊的一個家屬院。

七拐八繞,終於找到了老張家。

開門的是個年輕人,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工裝,個子不高,但身板挺直,臉上帶著剛出校門的青澀和一點對陌生人的警惕。

“你找誰?”

“我找張峰,是王大媽介紹我來的。”李向前開門見山。

年輕人正是張峰,聽到“王大媽”,臉上的警惕鬆懈了幾分,有些拘謹地把李向前讓進屋。

屋裡很簡陋,水泥地,幾件舊傢俱。

李向前沒坐,直接問:“聽說你是技校學機械製造剛畢業?”

張峰點點頭,有些侷促。“是,剛畢業,還沒分配。”

“在學校都學了些啥?車、鉗、銑、刨、磨,哪個摸得多點?圖紙看得懂嗎?公差配合、形位公差這些概念清楚不?”李向前連著問了幾個問題。

這些都是基礎,但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底子扎不紮實。

張峰被問得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開始認真回答。

他說起在學校實習車間的操作,講到對不同材料加工特性的理解,甚至能說出幾種常用量具的精度和使用場景。

條理清晰,邏輯分明。

李向前聽著,心裡有了底。

【破障之眼】雖然不能洞察人心,但在這種純粹的技術交流中,對方回答的流暢度、細節的準確性、對概念理解的深度,都能側面反映出其知識掌握程度。

這小子,基礎確實不錯,而且態度端正,是個踏實肯學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