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報紙頭條吹爆街道小廠 (第2/2頁)
重燃1978:工業神手從修車鋪開始 一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認可,份量遠超預期。政策傾斜,資金支援…前進廠起飛的跳板來了。
考察結束沒幾天,市經委的正式檔案就下來了。
紅標頭檔案,措辭嚴謹,高度評價了紅旗搪瓷廠燒結窯節能改造工程的成功,稱其為“技術改造與節能降耗緊密結合的典範”。檔案特別點名表揚了提供技術支援的前進五金廠及其工程師李向前,肯定了其在技術創新上的突出貢獻。
隨檔案而來的,還有一塊燙金的【節能先進單位】牌匾,以及一筆五萬元的節能改造專項獎勵資金!
這筆錢對於剛起步、處處需要投入的前進廠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更讓王廠長激動的是檔案最後一段話:市經委決定,將前進五金廠列入市屬企業裝置升級改造專案的技術支援單位備選庫,未來將優先考慮委託其承擔相關技術攻關和改造任務。
“優先考慮!向前!你看到沒!優先考慮啊!”王廠長拿著檔案,手都在抖,“這下咱們廠可真要出名了!五萬塊!還有市裡的專案!這…這簡直…”
李向前看著那份檔案,心情卻比王廠長複雜。錢和專案固然重要,但這“典型”和“優先”背後,是更高的期望和更嚴苛的審視。前進廠,或者說他自己,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果不其然,檔案下發後,前進五金廠門口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先是市裡的幾家報社、廣播電臺的記者聞風而動,扛著相機,拿著話筒,湧進了前進廠那狹小的院子。
“請問是李向前師傅嗎?能談談你們是如何攻克搪瓷窯爐改造難題的嗎?”
“李師傅,聽說你們運用了‘仿生學’?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前進廠接下來有什麼新的技術創新計劃?”
記者們將李向前團團圍住,問題一個接一個。劉虎和張峰想幫忙擋一下,卻被熱情的人群擠到了一邊。
李向前應付著這些問題,儘量簡潔地介紹情況,避開核心技術細節。這種場面,他前世今生都是第一次經歷,有些不適應。名聲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還有無形的壓力和束縛。
沒過兩天,《XX日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題為《小廠房裡飛出“金鳳凰”——記前進五金廠的科技創新之路》的長篇報道。
報道詳細描述了前進廠如何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街道小廠,透過技術創新,成功改造紅旗搪瓷廠老舊裝置,實現節能降耗重大突破的事蹟。文中將李向前描繪成一個年輕、睿智、敢於創新的技術帶頭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依靠科技自強不息的青年典範”。
報道一出,前進廠和李向前的名字,徹底在全市範圍內家喻戶曉。
李向前看著報紙上那個被拔高、甚至有些陌生的“自己”,他放下報紙,目光投向車間方向,那裡機器轟鳴,才是他真正熟悉和安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