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族把持。就和甄家一樣,表面是商人,其實是在州郡很有勢力的家族。呂喬要不是藉著黃巾之亂大軍在手,想把甄家遷到幷州就是異想天開。

大漢商行說不得要讓度一些利益給當地世家。呂喬是無所謂的,錢財這種東西本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大漢商行吸收的本地世家力量越多越好,之後征服起來更加容易。

他從冀州掠奪的鉅額財貨需要消化。趁著大家對大漢還抱有希望之時,將這些財貨換成物資和糧食。這才是最關鍵之事。

圍湖後弄出來的田地,呂喬準備種植小麥和稻穀。

幷州大部分地區基本種的都是粟米,也就是後世的小米。產量低得要命。唯一的好處就是不怎麼挑地。

但太原汾河河谷地區居然有稻穀種植,這挺讓呂喬驚訝。沒想到這居然是東漢元初三年,安帝詔令太原一帶修理舊時溝渠來種植水稻。而且還是供給皇室的優質稻米。

要說產量,水稻自然要高於小麥,更是高於粟米。兩者都是高耗水的農作物,水至關重要。

呂喬是準備兩者兼種。水源好的地方種稻,水源差些的地方種麥。

桑樹、棗樹、板栗樹、榆樹這些樹苗購買來穩固水土,種植在溝渠水庫周圍。數年之後,光這些樹木產出的果實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桑樹是個好東西。葉子可養魚,根可入藥。食桑葚乃是大漢潮流,還可釀酒。棗子板栗都可當曬乾當糧食,山西大棗全國知名。

榆樹乃是救荒寶樹。榆錢很美味不說,就連榆樹皮都可以剝下來磨成粉,當做糧食。饑荒時人們吃樹皮就是指的榆樹皮。

鴨苗是為了蝗蟲準備,久旱必蝗。而且圍湖造田,有利於蝗蟲產卵。呂喬需得未雨綢繆。

這一切的美好規劃都是建立在工程的順利完成後。哪怕呂喬手握六十萬漢民,還有眾多戰敗俘虜可用。腦海中工程全部完成也需要幾年之功。所以還得分作幾期來完成。

在等待聚集民眾的時間裡。呂喬將手下官吏分作陣列,詳細考察大湖周圍的各縣,繪製地圖。

他已將現代的地圖繪製方法傳授給眾人,這些官吏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出生,接受起來並不困難。

這些天的奔波,將這些人折騰了夠嗆。可呂喬以九千戶鎮北候之貴帶頭風餐露宿,沒有任何人敢有怨言。

大漢世家力量之所以強大,和世家子的高素質有關。貪婪歸貪婪,能力還是強的。畢竟是大漢的精英階層,還未經歷魏晉時的墮落。

呂喬嘗試著提拔一些黃巾俘虜裡的傑出者為官為吏。但這些人從軍倒是還行,治政的確要差很多。倒不是智商能力上的高低,而是眼界的差距。唯一佔優的就是更能吃苦。

呂喬從未將世家豪強視為敵人。畢竟就如田豐所說,吾等皆是世家豪強中的一員。

所謂世家不過是權勢,土地,人口、學識的產物。呂家之前只能算豪強,有錢有人。但無權勢官位和學識傳承。是稱不上世家的。

呂喬功封鎮北候,拜盧蔡二位為師。毫無疑問,九原呂氏將成為頂級世家之一。權勢和財富可能只會風光一兩代人,但學識才可以讓一個家族源遠流長。

大半個月後,隨著掌握的資訊越來越多。詳細的計劃已經在呂喬腦海中形成,而平陶城周圍已經是密密麻麻的帳篷,數十萬漢民已經匯聚。

文治武功,沒有文治何來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