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旱災端倪 (第1/2頁)
三國:惡鬥堂兄呂布開局 黑眼圈喵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吾查閱過往年水文記錄。昭餘澤水位雖低,但遠沒有低到現在這種程度。”田豐表情凝重的說道。
“水位低不正好有利於我等圍湖造田麼?”呂喬笑著說道。但說完臉上表情逐漸凝固。
水位低的確有利於圍湖,但為何昭餘澤水位低。這說明汾河水流量在急速減弱。
呂喬回想起從雒陽回幷州的路上,沒有一場大雪降落。回到美稷城聚兵,也沒遇見一場春雨。
他嘴中陣陣發苦。帝國末日不僅僅是人禍,影響更大的是天災。
從劉宏上位以來就天災頻發。
太平道因為瘟疫而起勢,黃巾之亂導火索就是前年的一場全國性大旱,莊稼枯死,糧食絕收。
中國農民耐受力極高。哪怕朝堂殺得血流成河,那都是老爺們的事。只要能活下去,絕對不可能造反。
現在的跡象表明又會是一場大範圍的旱災。
去歲才平定的黃巾啊!
這賊老天,還讓不讓人活啊。
呂喬看著乾涸的湖床和淤泥中的魚骨,眼神逐漸堅定起來。
他想起了教員的一句話,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今歲乾涸既已成定局,更應大建水庫,圍湖造田,廣修水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人定勝天。”呂喬回過頭對田豐等人沉聲說道。
眾官吏心中沉重,並沒有因為呂喬的鼓勵有太多好轉。
若是太原郡只有原來的人口,興修水利可能抗得過去。
但新多出來的六十漢民,哪怕只吃個半飽,每天耗費的糧草就是一個驚人數字。
晉陽城裡糧草積存已消耗大半。他們並不知道呂喬到底在冀州劫掠了多少糧草和財貨。
實際上劫掠的財貨倒是多,但糧草也最多再供應半年左右,呂喬一直在走鋼絲。不過就算無法養活這些人,最壞的選擇不過是劫掠其他州郡而已。
論搶劫咱們專業對口。
一行人回到平陶縣府。呂喬與田豐等核心手下商議後。一道道政令向幷州四面八方而去。
其一,傳令大軍火速平定匈奴,將俘虜青壯和牛羊部分轉運到昭餘澤附近。老弱婦孺運至美稷城,接受天神信仰的洗禮。
呂喬本打算慢悠悠的平叛匈奴。在武夫天團的率領下,平這些豬狗一般反叛匈奴部落,太過輕鬆,想何時結束,就何時結束。
因為完全掌握太原郡需要時間,而且他很擔心朝廷過河拆橋。一旦快速平定後,說不得又會將自己調入朝廷為高官。
盛世自然是當朝官更好,亂世當朝官沒前途的。
可現在面臨旱災,只有快速結束戰爭更有利。
行軍打仗的糧草消耗和平時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十萬大軍中,有大半都是美稷城普通牧民。他們要是脫離生產太久,王帳直屬的騎士老爺們靠什麼過活。
其二,全部沒有土地耕種的移民全部匯聚到平淘城。
這些移民之前分散在太原郡各地開荒。既然要發生旱災,這種低效益的開荒根本沒有意義。沒有雨水,土地開出來也是空事。
其三,大漢商行全力向各州郡收購糧食、稻種、麥種、板栗樹桑樹、棗樹、榆樹、鴨苗。特別是徐州、荊州、江南地區。
這時代糧食運輸路上就要吃掉大半,而且世道不太平,遍地流民匪徒。
但呂喬沒得選,幷州緊鄰的冀州已沒有多少糧食,大部分還被他去年搶走。司隸地區乃是朝廷所在,糧食價格更貴。
在荊州江南各地建立倉庫,將糧食集中在倉庫裡。平匈奴後,再用軍隊運糧。
甄家的商路和店鋪大多是在北方地區,南方少有涉足。
大漢每個州都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