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日,百事順成。邦郡得年,小夫四成。以蔡,上下群神鄉之,乃盈志。】

高泉宮

“留神!留神!這彩漆鳳鹿木雕座屏可精貴得很!仔細著點!”

“那張黑漆朱繪雲紋案几去放到大公子的寢殿!”

“這些書簡都先搬到偏殿,那裡以後就作為藏書室!”

顧存站在高泉宮大門內的廣場上,中氣十足地指揮著內侍和婢女搬運著東西。

因著大公子扶蘇年齡漸長,不便於長居在咸陽宮。秦王政給了他恩典,讓他自行選擇宮殿,扶蘇就選了這座高泉宮。

高泉宮是緊鄰咸陽宮的一處宮殿,佔地並不大,但給大公子居住是足夠了。這處宮殿是秦宣太后時期建造的,雖比不上隔壁咸陽宮的氣勢恢宏巍峨壯麗,但也別有一番精巧雅緻。因依山而建,又引入了一汪清泉從高處潺潺流過,故名為之高泉宮。如若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登上高泉宮最高的殿堂極目遠眺,便可在東北處遙遙看到那滾滾而過的渭水,令人心曠神怡。

顧存十分喜歡這裡,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在這座高泉宮裡,一切俗務都是他說的算,再也不用看宮中各處管事的臉色行事了。

不過揚眉吐氣的顧存也只是得意了片刻,看著亂糟糟的廣場,便立刻被打回了原型。實際上凡事都需要他做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剛剛搬進來,雜務繁多,看著這一地紛亂的傢俱,更是令他頭疼。

“你們把這些搬進去,各殿先隨意佈置著。”來日方長,要是真仔細布置,小半個月都搞不定。先把這亂攤子收拾了,以後再慢慢調整吧。

顧存抬頭看了眼天色,連忙又趕去了庖廚。

離真正的吃飯時間還有段距離,顧存檢查了一下今晚的選單,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從庖廚親自端了甜粥和糕點,準備讓大公子先墊墊肚子。

太陽已經慢慢西落,顧存一走進書房,就感覺到房內光線明顯太過於昏暗。他連忙放下手中的糕點,把案几旁的青玉五枝鐙雁足燈點上。

書房裡的竹簡也是剛搬進來的,並沒有來得及整理。顧存見大公子放下了筆,開始喝起了甜粥,便蹲下身幫他整理案几旁散落的竹簡。

顧存是習過字的,捲起竹簡的時候順便就略略看了幾段,不由得眨了眨眼,把剛卷好的竹簡重新展開。“凡春三月乙丑不可東,夏三月戊辰不可南,秋三月己未不可西,冬三月戊戌不可北……這是《日書》?殿下居然在抄《日書》!”

不怪顧存這麼驚訝,《日書》是一本結合天象,選擇時日吉凶宜忌來行事的占卜書籍,囊括了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是秦國最暢銷的一本書。有些迷信的百姓,每天一睜開眼,就要翻閱《日書》,看一下今日的宜忌,來選擇今日所做的事情。就算已經約好了要去某地,只要《日書》上寫著不宜此事,便會立刻取消,改日再成行。甚至於有些生下來的孩童時辰不好,也會受到爹孃的冷遇。

也不管這《日書》所指點預測的是否準確靈驗,迷信的百姓幾乎把這本書奉為天書,用書中的文字來決定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若是他們哪天沒看《日書》,反而會覺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做什麼。

顧存自然也知道這本大名鼎鼎的書,因為秦昭襄王就是喜好研讀《日書》,上行下效,下面的官員們為了揣摩上意,慢慢地《日書》就變成了整個秦國都流行的書籍了。

也好在這本《日書》所講述的,不過就是百姓日常之事,並沒有涉及國家大事和戰場殺伐,就算是迷信,也動搖不到國之根本。

不過在秦王政掌權後,就沒有助長這股風潮。雖說也沒有明著反對先祖的嗜好,但日常行事並沒有按著《日書》上的指示,時間久了,最起碼朝臣們也就沒那麼在意《日書》的宜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