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咸陽宮外,依舊如前幾日一樣人聲鼎沸。太陽還沒升起時,就已經聚集了許多人,均對著宮門翹首以盼。

大批的人流量也帶來了繁榮的商機,離著咸陽宮極近的一家徐記餅店本來生意就不錯,現今更是忙都忙不過來。

徐掌櫃索性又多僱了幾個人,自己則混在客人之中聊天。他字不識幾個,卻喜歡聽文人士子們說什麼之乎者也,聽多久都不會厭。

掌櫃的有這樣的態度,這餅店又離咸陽宮不遠,這幾日竟也成了一小撮文人們聚集的地點。

“天剛亮就這麼多人,這家餅店很好吃嗎?”

徐掌櫃一聽就能聽出來這是帶著趙國口音的,他循聲看去,發現是位穿著青色長袍的年輕人,長袍的袍角還繡有八卦的暗紋。這年輕人的長相俊秀,長髮只是鬆散地打了個結,用三根象牙髮簪隨意地插著,在背後自然垂下。若是趙高在此處,肯定會認出來這位青袍男子,正是趙國的太史令大人。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位太史令大人會出現在咸陽,而且相貌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樣年輕。

這幾日倒是見遍了六國的奇人異士,徐掌櫃的眼力被鍛鍊得十分精準,親自揚起笑容迎了過去,熱情地介紹起自家店鋪裡的米膏餅。

這徐掌櫃能在咸陽宮外開店,雖說也是託了在咸陽做官的親戚的福,但這店鋪能開得紅火也是因為店裡的東西確實好吃。

米膏餅是一種用舂碎的米攪拌成的小餅,平常人家也就上屜蒸熟。但徐掌櫃卻是用動物的膏脂煎熟,其間再夾些蔬菜或者肉片,更是美味至極。這種徐記米膏餅吃起來香脆可口,又方便快捷,價格也不貴,所以頗受歡迎。

徐掌櫃直接乾脆地讓夥計給這位青袍男子上了一盤店裡最貴的羊肉米膏餅。他向來眼神犀利,自然看得出這位青袍男子是位不差錢的,肯定不會付不起這盤餅錢。

“咸陽最近……倒是熱鬧啊。”青袍男子環顧一週,發現這店裡竟已是座無虛席,有大半人竟都是站著的。

沒有吃飯光佔著座聊天的文人同時站起來好幾個為他讓位子,徐掌櫃拱手笑著謝過,安排這青袍男子去其中一桌坐下。見他看著周圍一副奇怪的模樣,便好奇地問道:“這位先生,竟不是為了那一字千金而來的嗎?”

“一字千金?”青袍男子見米膏餅端了上來,也不嫌燙手,直接拿起吹了兩下便放入口中,“好吃!好吃!”

收到讚賞的徐掌櫃笑容更深了,熱情地講解道:“這不最近咸陽城最熱鬧的事情,就是呂丞相編撰的《呂氏春秋》出爐了嘛!”

“呂氏春秋?”青袍男子嘴裡嚼著東西,卻不耽誤他字正腔圓地說話。

“沒錯,其實都是呂不韋手下的門客們撰寫的。”坐在旁邊的文人甲不屑地說道,帶著一股濃郁的燕北口音。

“且不論是誰寫的,這著書立說可是件大事。這呂不韋這麼搞,倒像是譁眾取寵了。”坐在對面的文人乙不緊不慢地評論著,是一口純正的南楚口音。

周圍的文人們都簇擁了過來,七嘴八舌地開始為青袍男子講解最近都發生了什麼。各種的口音方言充斥著小小的餅店,竟是什麼地方的人都有。

青袍男子一邊吃著米膏餅,一邊從其他人的話語中拼湊出來發生的事情。

原本是個商人的呂不韋,當年在邯鄲做生意時,結識了當時在邯鄲做人質的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現今秦王政的父親。呂不韋在知道了異人的身份後,便奇貨可居,在他身上投資了全部的身家,甚至連秦王政的母親趙姬都是呂不韋送給異人的。所以坊間流傳現今這個“仲父”呂不韋,實際就是秦王政的父親。

當然,這樣的傳言委實不可信,秦王室又不是傻子,這關係到王室傳承的正統,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