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口中套出來的。

只可惜在他還沒有問出結果之前,這縣令便已經在駱養性的手下一命嗚呼了。

但那又如何,如今,人證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李復眯了眯眼睛,吩咐道:“對這些人嚴加看管,指不定什麼時候,他們可是我的仰仗.”

“大人,那您之後打算如何?”

“如何?那還用說嗎?面聖!既然他們不願意我做,我偏要做!”

……旭日東昇。

新的一天,新的日光,彷彿預示著新的光明一般。

咚咚咚——巍峨的皇城內,三通鼓聲傳來,按照慣例,此時眾朝臣才左右入列,行禮奏事。

原本李復不過是一千戶耳,並無日日早朝之資質。

但如今,他在這白馬寺案件中的身份呢,與欽差無異。

如此,其才有朝堂上面聖之資質。

李復原本完全可以私下裡面見崇禎。

不過這一次,他不想。

有些事情,放在明面上說,有些人反而不能把人怎麼樣。

眾官朝拜行禮,李復排在隊伍的最末流。

然而就算是這最末流,不少人已經將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各懷鬼胎,暗流湧動。

但李復卻是泰然處之。

既然今天敢來這種地方,便已經料到會有這麼個場景,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何況這還只是個開始。

崇禎皇帝在金殿最上端的寶座上,望著眾人,當他瞄到隊伍最末流的李復時,眼底也閃過一絲詫異。

對方既然出現在這裡,那事情,終究還是有了個結果。

但是,他曾說過,切不可深究。

李復究竟會如何做?崇禎皇帝不動神色,看著低下站著的官員們,面色各異,便已知道,今日的朝堂怕是不能善了。

他朝身邊的小太監點了點頭。

小太監領命,便用尖細的聲音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

李復開門見山,直接一步上前,說出了自己有事。

不少人將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魏忠賢站在金鑾殿的側面,注視著這一切。

他倒要看看,今天的李復,有幾條命,準備說出什麼東西來?“准奏.”

“臣狀訴白馬縣令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勾結匪徒,盜寶殺人!”

崇禎皺了皺眉。

白馬縣令?這李復怕不是腦子壞掉了,竟是敢給自己這麼個不倫不類的答覆?就算讓他不要深入追查,可不代表這人可以草草了事,糊弄君主啊!崇禎皇帝面色陰晴不定,雖然此時他不過十八,已經懂得了如何掩藏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