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擔任。同時,他還任命和順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由和碩簡親王雅布和多羅信郡王鄂扎擔任副統領,率領右路軍從喜峰口出發。這支軍隊的參贊由內大臣索額圖、明珠和阿密達等人擔任。康熙皇帝本人則在七月十四日率領禁軍從京師出發,十天後駐紮在博洛和屯,親自指揮前線戰役。

就在出發前,康熙皇帝突然感冒了。雖然他在前往博洛和屯的途中病情越來越嚴重,但為了能夠更好地指揮戰鬥,他決定先不回京。當然,前線作戰的具體部署還是由他來決定。看來這場大戰是不可避免了!

清軍分兩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左路軍和右路軍按照各自預定的路線行軍,猶如一場大規模的“軍事版真心話大冒險”。

胤褆這位左路軍的副將,大概是聽多了宮廷裡的讒言,竟然跟主將福全搞起了“冷戰”。不僅如此,他還私自向康熙皇帝打小報告。康熙皇帝一看,這胤褆真是個“大嘴巴”,在軍中這麼搞,軍心豈不是要被他搞亂?於是,康熙皇帝果斷下令把胤褆調回京師,另派康親王傑書率軍與福全會合。

由於胤褆這麼一鬧,左路軍北上的時間被耽誤了。而常寧率領的右路軍則像“獨行俠”一樣深入敵後。結果,在烏珠穆沁同克什克騰旗交界處遭遇了噶爾丹的軍隊。常寧的軍隊不敵噶爾丹的攻擊,只好向南退卻。噶爾丹一看清軍敗退,立刻乘勝追擊,佔據了烏蘭布通,距離福全軍僅三十里。

康熙皇帝得知情況後,馬上命令常寧火速與福全會合,在烏蘭布通夾擊噶爾丹。同時,命傑書率兵西進,駐紮于歸化城,切斷噶爾丹西退的途徑。此時的噶爾丹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但他仗著烏蘭布通的有利地形,在山林深處安營紮寨,擺出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態。

戰前,噶爾丹還特地設計了一個“駝陣”。他把上萬頭駱駝的腿捆綁起來,背上用箱子疊成矮牆,再用溼毛氈蒙上作為掩體。士兵們則從縫隙中發射弓箭和槍炮。這個駝陣既能攻又能守,可謂是“一箭雙鵰”。

戰爭開始後,這個駝陣果然讓清軍吃盡了苦頭。清軍使用弓箭、火銅攻擊都毫無效果,而自身又缺乏掩體的保護,傷亡慘重。佟國維在衝鋒中英勇陣亡,前鋒參將格斯泰和前鋒統領邁圖也在戰鬥中犧牲。這場戰爭就像是噶爾丹的一場“個人秀”,而清軍則像是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小丑”。

但話說回來,戰爭可不是兒戲。雖然噶爾丹暫時佔據了上風,但清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在這場戰鬥中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和堅定的信念。而康熙皇帝更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果斷地調整戰略部署,命令常寧和福全會合夾擊噶爾丹,同時命傑書切斷噶爾丹的退路。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讓噶爾丹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看看這場“軍事版真心話大冒險”究竟會鹿死誰手?

康熙皇帝得知前線被困於“駝陣”,他撫摸著下巴上的鬍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立即命令費揚古率領八旗炮兵營攜帶紅衣大炮等武器,火速前往戰場。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那些撲地的駱駝們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個倒下,噶爾丹的工事被毀,清軍趁勢發動衝擊,噶爾丹的軍隊被驚得潰敗而退。

第二天,噶爾丹組織殘部準備北撤,為了保命,他派出濟隆活佛帶著請罪書前往清軍營地遊說,表示再不進犯喀爾喀。福全看到噶爾丹的求和信,心裡暗自高興,以為噶爾丹真的被打怕了,於是便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命令自己的部隊和其他各路軍停止進攻。

康熙皇帝得到前線捷報後,心裡那叫一個高興啊,他馬上下令追擊敵人,不留後患。然而,五六天後,福全接到康熙皇帝的命令時,噶爾丹已經率殘部逃得遠遠的了。福全他們追到半路,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就這樣,烏蘭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