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略懂,回頭給你講講。”

紹海公面露憂傷,“等為人後,才知人世間的紛擾,愛恨情仇讓人蒼老啊!”

聽出紹海公的傷悲,李乂寬慰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若是有情,連天都會老。”

“不提這個。”紹海公吐了口氣,振奮精神,“天生萬物,各有所長,人族融合各族,血脈最為雜駁,雖不強悍,卻最為堅韌,種族大戰,最後還是弱小的人族勝了。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人類開始記載智者領悟,世世積累,代代傳承。人族力量不如妖族,智慧不如神族,但文明積累,這就是人族最終能統治世界的緣故吧!倉頡造字,神妖哭泣,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宰地位會被人族取代!”

李乂有感而發,“文之為德大矣,與天地並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惟人參之,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小子初讀,不解其意,感覺言過其實,今日聽前輩所言,才稍稍領悟,果然文之為德大矣!”

紹海公也是有所意動,“小小年紀,竟然領悟到如此境界。”

聽聞紹海公誇讚,李乂有些不好意思,“小子哪有這過人之資,這是書中記載,小子不過是借我之口,化聖人之句,撿拾聖人牙慧罷了!”

紹海公非但沒有看輕,反而爽朗笑道,“這就是文明傳承啊!中土浩渺悠遠,能人輩出,諸子百家,都是大師所作,讀聖人所發,感聖人所悟,學聖人所識,讓人愈加聰慧,更難能可貴的是,人不但文字相同,而且雅韻相通。”

公良左車點頭,“這倒是,我去過皇領,那裡人說話差不多。”

紹海公解釋道:“上古之時,部落各操其語,方言獨特,出了百里,就沒人聽懂了。等易朝成了最強力量後,境內方國上百,連說的話都不一樣,國王和臣下方伯都沒法商議,為了方便國內交流,才開始統一韻律,修訂《雅言》。”

眾人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真是長了見識,還以為是天生如此那!”

紹海公搖搖頭,“中天音韻,易朝粗成,不過東夷南蠻北地西戎皆不同,農朝立國後做《集韻》,隨著東國平定東方,以《集韻》為基礎,融合東夷,而做《廣韻》,元越多易朝遺民,融合南蠻諸族,而做《雅音》,元越辭令,動輒就是兮、噫、且韻腳不同,讀來拗口,辭就是舌頭辛苦啊!再往南走,由於師元主宰大越林,推行東國話,也能勉強聽懂,至於那雲中、夫真、瀚海和倭國,那就真不懂了。”

眾人笑了起來,讚歎紹海公的博學多識。

李乂深有感觸的言道:“韻以表字,字以載意,意以顯心,小子初始讀這段話,還體會不會,今日聽了前輩所言,真是茅塞頓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