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呂乾把營銷部交接給蔣芳,自己帶著幾個親信去了杭城。

如果杭城只有餘杭那一個精品酒店專案,那麼很可能辦公地點就會在那邊工地上,或者周邊找個更近一點的寫字樓了,這一次他們圖謀的是以杭城為中心將周邊大城市都輻射到的,幹五年十年的大事業,那麼就不能選在餘杭。

西湖邊或者錢塘江附近找寫字樓辦公點是優選。

呂乾在杭城還有幾個朋友,林若妍將李婉也引薦給他,這樣找辦公點就方便多了。

林若妍看著呂乾提報的三個分公司選址位置,卻有點發愁難以抉擇。

第一個是文一路那邊的XH國際大廈,未來某寶大集團就在那裡起家,那棟樓新建成的,扼守高新區要道,去餘杭也方便。

第二個位置是錢塘江北,就是沿江一線高層寫字樓,當地城投開發的,外觀設計雖然不那麼時尚,就是位置好,還守著未來就會開通的過江地鐵口。

第三個位置乾脆就選在江南岸的濱江區,周圍是空地塊,不過,那位置似乎是將來某寶某易在杭城的總部大產業園區。

以上三個位置,價格越來越便宜,都是能買幾千平米一整層或者幾層的。

林若妍當初從每月一個億的計劃花銷中,給杭城分公司是每月兩千萬額度,頭幾個月根據實際情況,比如要買辦公樓買地什麼的,那個另外算。其實是很寬裕的。

不是錢的事,就是位置都特別好,怎麼辦呢?

算了,成年人不做選擇,國際大廈那裡肯定要買一層,那個樓半個月內就能裝修好投入使用,本身的裝潢和物業服務都還行,離餘杭交通方便,就先讓杭城分公司在那裡開展工作了。

錢塘江北邊買一層,未來沿江的豪宅地塊出來,說不定可以將地產業務以及代建、產業運營都剝離出去。

至於江對岸的濱江區,已經要在那邊做示範產業園區了,那麼還是買地更划算。

林若妍決策完,呂乾立執行。從他給的排序上就能看出他其實也更傾向國際大廈。

林氏地產分公司就這樣開起來了,主管南方大區,雖然現在只在宜城、杭城各有一個專案,不過自打公司成立,招聘完成後,就把周邊幾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也都納入了專案考察中。

當六月,宜城專案一期開盤的時候,呂乾特意帶著銷售干將去了宜城。

那邊一期雖然賣的只是住宅和沿街商鋪,不過售樓處修的非常高階,物業管理團隊已經上崗,是國外那個品牌物業本土化第一期學員,明顯比國內水平高。

寫字樓、酒店的外立面都做出來了,設計新穎,是當時少見的幹掛石材,不是貼小瓷磚,也不是塗料,一下把周圍的老舊建築物給比了下去。便是住宅也用的仿石塗料,近人尺度全是幹掛石材,遠看高處仿石塗料也彷彿就都是石材的,又貴又高階。

未來這些沿街商鋪加上綜合大商廈,能夠滿足人們辦公、居住、休閒娛樂都不出這個小區的門。

既符合了當地人的生活圈子和習慣,也帶來了一線大城市的精湛建築設計規劃成果。尤其售樓處周邊的樣板景觀組團,都是精心設計,水陸縱橫交錯,能讓客戶想象未來在小區裡漫步,恍若置身大公園的愜意。

雖然地產公司自己不覺得這種房子有多高階,畢竟戶型也就百十平米,比剛需稍微改善一點,而帶給當地的感受就是頂級高階住宅小區了。他們還用了城市綜合體這種新穎的詞彙,非常時髦,讓宜城人產生了驕傲自豪感。

另外呂乾還弄了一些優惠政策,什麼原本工廠企業職工購房有優惠,贈送頭兩年物業費,每天抽獎返現金,買商鋪贈管理軟體之類的。總之一套組合拳打下去,這個本來不是省會城市的群眾哪裡受的住,就被忽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