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族學開會,薛家來信 (第2/2頁)
朕在紅樓搞事業... 聿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高漲,市面上松江布短缺,簡直供不應求。
唯幾個跟薛家交易過的佛郎機人頗有心機,竟是直接往江寧來了,立刻又下了大筆訂單,且先付了全款,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廣州去了,就等著薛家從松江送貨上門。
薛姨夫饒是見多識廣,也覺著洋人們頗是財大氣粗。
還好他早在松江收購了不少布匹,自家的新式棉布織機今年三月也全部製造完成,布坊已是正式投入運營。
如今靠著新式棉布織機,薛家布坊產量極高,比一般作坊高了三倍不止。
於是五月初備齊了貨,薛姨夫就派心腹管事帶著貨物和一眾夥計往廣州港交貨去了。
薛家在松江的布坊算是異軍突起,很快就引起了當地同行的注意。
不是沒有人想打探一二,但薛東家馭下有方,且派去松江的正是與他分說圖紙重要性的吳管事。
這位可是薛家的老人了,堪稱薛東家的左膀右臂,哪能讓旁人得知秘密!織坊的織娘和造織機的匠人都是吳管事從薛家其他織坊裡千挑萬選的,不僅手藝精巧,人也忠心。
且為著以防萬一,薛家跟棉布織坊的所有人都定了忠誠契約。
一旦洩露秘密,這些人都得去衙門挨五十大板,外加三年牢飯。
加上吳管事還對這些人許以種種好處,於是這些人幫著吳管事防外人防的緊,把個薛家布坊經營的,在松江竟似鐵桶一般。
除此之外,薛姨夫還在信中寫到,新式絲綢織機也已經造出來了。
經過了幾次除錯,如今已正式投產執行。
藉此機會,他在江寧又收購了兩家綢緞織坊。
如今綢緞織坊也產量頗高,他計劃派船往福建去,藉由水師護航,把自家的綢緞、棉布和其他貨物往南洋賣一賣。
看得出薛姨夫寫到此處頗是意氣風發,那字力透紙背,都快從紙上飛出來了。
除了這些,薛東家說已是親見了林之孝,讓林管家瞭解布坊和織坊的生意。
茶園那邊主要是林之孝盯著,因著茶樹得慢慢培育,這個一時半會急不來,他倒不曾多問。
收益上頭,怕是要等自傢伙計從廣州港送貨回來才好第一次結算,到時候會讓林之孝帶著分紅銀子回京。
最後薛姨夫在信中寫到,因著兒子薛蟠要入國子監讀書,薛家深感皇恩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