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社學與保媒 (第1/4頁)
朕在紅樓搞事業... 聿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等賈環似被狼攆一般出了榮禧堂,賈政看向手臂,眼前是長子攙著自己說笑的樣子,嘆息一聲,靠在椅背上——孩子們都在外頭,今年要述職了,想來能回家吧?永嘉帝這邊,自也不負賈政期待。
沒過幾日就頒下旨意,令賈珠年前回京述職,有話想問他。
賈珠自不曉得政老爹想他,若是知道,恐怕也得道一聲奇。
他眼下忙著另一事,卻是秋收過後,附近百姓遭了饑荒,得知秦北大豐收,許多都往這兒跑。
得了訊息,賈珠通知各縣好生安置流民,來了儘量別放人走,給吃給住,上戶籍給地,把人都變成治下百姓。
周邊諸府因曉得去歲陛下申飭甘、山巡撫之事,眼下雖恨賈珠恨得牙癢癢,到底不敢怎樣,只得開倉放糧、努力穩住百姓,不讓他們跑去秦北。
因有開倉放糧一事,此番流失的百姓比去年少了許多,倒叫賈珠有些失望。
如今秦北人口慢慢上來了,因有榷場之功,許多商賈常往府城開店、居住,經貿往來頻繁,這座偏遠老城生機漸起,百姓們臉上也多了笑容。
日子好起來了,有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上日程——秦北連個舉人都沒有,文教實在太弱了!拿府學來說,目前有教授一人,訓導四人,縣、府、院三級考試取中的生員才能入學。
其中廩生、增生、附生一共三十名,實在少的可憐!自到這邊,他一門心思都在增產增收、發展經濟上,對科舉的重視度的確不夠。
說的市儈些,秦北治下若能出舉人、進士,對自己的政績亦有益處,至少文教的考評就得是上等。
只前頭百廢待興,哪顧得上這頭?好在現下開始亦不晚!除了府學、縣學,本朝太祖以來,各府、州、縣皆立社學,算是更低一級的掃盲基礎教育。
其中所學,涉及御製大誥、本朝律令及冠、婚、喪、祭等禮節和經史有關內容。
以往秦北人少,社學數量亦不多。
再說了,飯都吃不飽,誰還顧得上孩子讀書?都在地裡幫忙幹活呢。
現在條件上來了,也該發展發展教育。
把這事提上日程,賈珠便叫各州縣官員過府議事,也令府學教授列席。
眾人議了一天,賈珠拍板,令各縣人口較多的鄉都要有一所社學,以彌補過去社學多在縣城,鄉村孩童入學難的問題。
當然,社學不收學費。
社學的社師,須文義通曉、行宜謹厚。
各鄉十二歲以上,二十歲以下有志讀書的,都可入學肄業。
凡是入學的,都可免除差役。
此外,他要求秦北治下所有社學,必須教授算學。
這也是為學生們考慮,畢竟科舉殘酷,成功的太少。
若有一技傍身,日後總不至餓死。
至於社學經費和社師束脩,除了大力倡導當地豪族捐助,府、州、縣衙門也要定期撥銀子,算是專項花費,以免社學經營不下去。
為此府城這邊,賈珠又把各大戶、富商叫來議事,還算順利地薅到了羊毛。
等一切就緒,各州縣官員回去籌備社學,想到在榷場幹了幾個月的賈芸、寶玉,賈珠令人把他們叫回來,與賈芹一道,派往社學當教書先生。
因要增開社學,起初便缺社師。
既如此,不如讓這些小子過去幫忙。
反正都在族學讀了好幾年,秀才舉人教出來的,也不至於太差。
幾人一聽竟要當先生,面上表情各異。
賈芸、賈芹當時臉就垮了,寶玉倒還好些,竟似鬆了口氣。
待給其他兩個安排去臨近府城的兩個鄉教書一月,打發人走了,賈珠這才問及寶玉:“我記得你不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