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修書一封,情真意切地表示一番謝意,又令寶釵備了禮,派人往長安送去,此事才算翻篇。

榷場將開,如今就吸引了不少商賈,像晉商王家,就是最早過來拜見的。

賈府尊如今身兼兩職,總管榷場,偏他在府城的時候多些,商賈辦手續都得尋他,倒讓府城熱鬧不少,客棧的價格都漲了。

到後來客棧爆滿,附近百姓的小院都有人租。

商賈財大氣粗,直接買了落腳的也有。

一時間秦北人氣都旺了幾分,連秦樓楚館年老色衰的姑娘們也多了許多生意,竟有點供不應求的意思。

王家到秦北還有一樁生意,就是想在秦北府和榷場各開一處票號,賈珠自是爽快應了。

說起來實在寒磣,秦北連個能兌銀票的地方都沒有,以往多有不便。

如今王家票號肯來,他自是雙手歡迎!忙忙碌碌近一月,等榷場第一批商人入駐,漠南蒙古那邊離得近,得了訊息,就有部落趕來交易貨物。

甘溝榷場大肆宣傳收購羊毛,蒙古人將信將疑,未料竟真有人買,頓時心中大定,連夜回去補貨。

這第一批收羊毛的卻是秦北參將白林,賈珠與他說了毛衣的好處,又提及陛見時陛下有意推廣之事。

白林愛護手下兵士,尋思羊毛花不了多少錢,賈大人又肯傳授織造方法,便大方應了購買之事,也算支援賈知府了。

畢竟自賈珠來了,兩人相處頗是愉快,秦北眼瞅著蒸蒸日上,白林也有跟他搞好關係的意思。

於是榷場這邊蒙古人接了羊毛大單,心中都挺高興。

只一樣不好,這羊毛竟有“榷場指導價”,價格不能超過這個區間,倒讓想漲價的蒙古人有些遺憾。

因賈珠跟永嘉帝申請了為期兩年的羊毛貿易“獨家經營權”,眼下想賣羊毛便只能來這裡。

這也是他為新榷場找的噱頭,不然這些蒙古人往慣常的臨原去就是,也不必特地跑來甘溝了。

既要賣羊毛,其他貨圖個方便,自然也在甘溝交易,新榷場也算開門紅了,賈珠這才放下心來。

雖然有些不厚道,算是變相搶了臨原生意,但不這樣,萬一榷場開張蒙古人不來,那也太打臉了。

畢竟臨原是個成熟的榷場,自家的甘溝還是個稚嫩的嬰孩,必要的幫扶手段還是得有呀!甘溝榷場這邊日益興隆,賈珠給永嘉帝上摺子彙報情況,這位陛下看了龍心大悅,一道旨意下去,軍備就多了毛衣一項,算是正式在軍中推廣了。

這件事內閣倒沒什麼意見,羊毛不值幾個錢,陛下說“限價收購”,想來出不了事。

於是甘溝榷場又陸續來了不少軍中代表,都是來收羊毛的。

半年下來,毛衣在軍中推廣的七七八八,反響亦不錯。

看火候差不多了,永嘉帝便在千秋宴上展示一回毛衣,這就有往民間推廣的意思。

宮裡針線房的手藝,比之晴雯更高,竟給永嘉帝弄出一件毛衣龍袍,“豔”驚四座,效果卻出奇的好。

這日過後,京中就掀起一股“毛衣熱”。

當然,也有覺得羊毛羶、不肯隨大流的,無奈身邊人紛紛以毛衣為時尚。

天氣漸涼,因有毛衣在,這些人外頭穿著薄薄衣衫,比穿夾襖精神百倍。

見此情形,就有人半推半就嘗試一番,方覺其中好處。

加上羊毛廉價,織毛衣的法子看著又簡單,毛衣便風一般吹進京城家家戶戶。

秦北這邊,寶玉一開始常在府城住,後來榷場人手不足,賈珠瞧他閒著,便打發他跟賈芸過去幫忙。

寶釵則是婚前去過臨原,還就榷場的事給了賈珠不少建議。

聽說甘溝紅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