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 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 (第3/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挑起戰爭,而是耐心等待時機,這正是體現了“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的智慧。
再看“禍莫大於無敵,無敵近亡吾葆矣”。歷史上的項羽,在推翻秦朝後,自恃武力過人,認為自已無敵於天下。他剛愎自用,不聽從謀士的建議,最終在與劉邦的爭鬥中失敗。項羽的失敗正是因為他自認為無敵,失去了警惕和謙遜,從而喪失了自已所珍視的江山。
“故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侵略,心中充滿了悲憤。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奮起抵抗。無數的英雄烈士為了保衛祖國,不惜犧牲自已的生命。正是這種悲憤激發了中國人民的鬥志,讓中國在與日本侵略者的抗爭中逐漸取得勝利。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就是“哀者勝矣”的生動體現。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九章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在面對衝突和戰爭時,我們要保持謙遜和謹慎,不主動挑起爭端,同時也要警惕自滿和驕傲。當處於困境時,要心懷悲憤,激發自已的鬥志,為了正義和尊嚴而努力奮鬥。這些智慧不僅適用於戰爭,也可以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更加理性地面對挑戰,不斷成長和進步。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九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烽火連天,戰亂頻仍。一位智者行走於世間,他便是老子。老子目睹著戰爭帶來的苦難與破壞,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在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九章中留下了深邃的用兵智慧。
話說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兩位將軍,一位名叫衛勇,一位名叫秦謹。衛勇將軍性如烈火,好勇鬥狠,總是渴望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主動出擊,為國立功。而秦謹將軍則沉穩內斂,他常常想起老子的那句話:“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
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戰爭一觸即發。衛勇將軍迫不及待地率領大軍主動進攻敵國,他帶領著士兵們勇猛衝鋒,氣勢如虹,一時間似乎無人可擋。然而,敵國早有準備,設下重重陷阱。衛勇將軍的軍隊陷入了困境,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秦謹將軍則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當敵國軍隊來犯時,他下令軍隊堅守城池,不主動出擊。士兵們有些疑惑,不明白將軍為何如此保守。秦謹將軍解釋道:“老子曾言,不敢為主而為客,不進寸而芮尺。此時我們若貿然出擊,正中敵人下懷。我們要以守為攻,等待時機。”
敵軍在城外叫陣,試圖激怒秦謹將軍出兵。但秦謹將軍不為所動,他讓士兵們養精蓄銳,加固城池防禦。敵軍久攻不下,漸漸疲憊和焦躁起來。
就在這時,秦謹將軍觀察到敵軍的一處破綻。他下令士兵們悄悄出城,繞到敵軍後方,發動突然襲擊。這就如同老子所說的“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秦謹將軍的軍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攻擊敵軍,敵軍頓時陷入混亂,紛紛潰敗。
戰爭結束後,秦謹將軍感慨道:“老子之言,誠不我欺。用兵之道,不可輕敵。禍莫大於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
這個故事在古老的大地上流傳開來,人們紛紛傳頌著老子的智慧和秦謹將軍的用兵之妙。它也提醒著後人,在面對戰爭和衝突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智,遵循正確的用兵之道,以智慧和謀略化解危機,而不是僅僅依靠武力的蠻幹。
故事(二)
在現代社會的喧囂與繁華中,人們忙碌地追逐著功名利祿,卻常常在競爭與衝突中迷失了方向。然而,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九章的智慧,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故事發生在一座繁華的商業都市。有兩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分別由李明和張峰領導。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