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炊(企)者不立, (第4/7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正在庭院中靜靜地打坐。李明迫不及待地開始闡述自已的觀點,言辭間充滿了自信和自負。
智者微笑著聽完他的話,然後緩緩說道:“年輕人,你可知《道德經》中有言,‘炊者不立,自視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李明聽後,心中略有疑惑。
智者解釋道:“就如那吹噓的人,不能有所建樹。你用自已有限的眼光看待事物,便難以看得顯明;用自已的成見理解事物,就無法得知真相;自我誇耀的人,難以成就功業;自作高貴的人,也不能得到敬重。”
李明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自已過去的種種行為,不正是如智者所說的“自視”“自見”“自伐”“自矜”嗎?
智者接著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武藝高強的將軍。他在戰場上屢立戰功,聲名遠揚。然而,他卻因此變得驕傲自大,不再像以前那樣勤奮練兵,對待下屬也越發傲慢無禮。
後來,敵國再次來犯,這位將軍自信滿滿地帶領軍隊出征。但由於他長期疏於訓練,對敵軍的情況也沒有充分了解,最終導致軍隊大敗。他曾經的赫赫戰功,也因為這次的失敗而黯然失色。
李明聽完這個故事,心中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已就像那位將軍一樣,因為一時的成就而迷失了自我。
智者看著李明,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應該以‘道’的理念來看待這些行為。就像吃飯的餘棄一樣是累贅,像行走的負擔一樣是多餘,大家都會厭惡它。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李明深感慚愧,他向智者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謝他的教誨。
從那以後,李明一改往日的驕傲,變得謙遜好學。他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斷提升自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明的學識和品德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也終於明白,謙遜才能使人不斷進步,真正的智慧是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已和周圍的世界。
在這個國度裡,李明的故事漸漸傳開,人們都以他為榜樣,明白了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而李明也將這些道理傳授給更多的人,讓謙遜之德與智慧之道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不息。
故事(二)
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年輕企業家。他白手起家,憑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成功創辦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張華開始變得有些自滿。他覺得自已的決策總是正確的,對員工的建議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視。
有一次,公司準備推出一款新產品。張華按照自已的想法制定了詳細的營銷計劃,並沒有充分聽取市場部門的意見。他自視甚高,堅信自已的方案能夠大獲成功。然而,產品推出後,市場反應卻不盡如人意,銷售情況遠低於預期。
這讓張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曾經讀過的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二章:“炊者不立,自視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他意識到自已就像那個“炊者”,過度吹噓和依賴自已的能力,而沒有真正建立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自視者不彰”,自已侷限於個人的視角,沒有全面地考慮問題,所以方案不能取得顯著成效。
曾經,他也遇到過一位競爭對手李明。李明總是自我表現,急於展示自已的成就,卻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的提升。結果,雖然短期內吸引了一些關注,但很快就因為口碑不佳而失去了市場份額,這正是“自見者不明”的寫照。
還有一位同行,在取得一些成績後便自我誇耀,四處宣揚自已的功勞,不把合作伙伴的付出放在眼裡。漸漸地,合作伙伴都不願再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