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方程式領域,真正的高手過招,往往千分秒就足以決出勝負。

八秒,就是天與地之間的距離。

“這還慢?”

哪怕一向“內斂”,不怎麼喜歡夸人的奧德託。

聽到陳向北這句嘀咕之後,都忍不住在車隊語音裡面反駁一句。

這小子是在“凡爾賽”嗎?

只考慮自己慢了多少,卻沒有想到圈速快了多少嗎?

陳向北第二圈的速度,相比較他第一圈,足足快了接近四秒!

“我跟舒馬赫杆位圈速差距太大,感覺怎麼都追不上。”

陳向北隨口回了一句,理論上ra108這種拖拉機相比較“火星車”,同一名車手來開可能會慢個一秒。

再算上調校慢一到兩秒,車手硬實力差距一秒,熟練度差距一秒,陳向北的理想圈速是跑出來1分21秒左右。

現在1分23秒,足足以預計慢了兩秒,他對這個成績不太滿意。

“fuck,你一個菜鳥就想跟舒馬赫比圈速?”

“另外你知不知道,04年法拉利造出了歷史級的快車,並且它用的還是3.5l v10引擎!”

奧德托實在忍不住了,他都懷疑陳向北這小子裝傻充愣。

f1賽車的演化史,大多數情況下越來越快沒錯,可在某些關鍵節點,並不一定遵循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的邏輯。

就好比曾經的v12年代,f1賽車最大馬力能爆發出1350匹的誇張數字。

哪怕04年的3.5l v10引擎,最大馬力依舊摸到了1000匹的邊緣,遠超這個時代的2.4l v8引擎。

小排量發動機想要追上並且超越大排量多缸,唯一的技術方向便是上渦輪增壓,亦或者上混動系統用電機來輔助輸出,這也是現代f1速度更快的根本。

f1 v8時代的優勢,不在於馬力有多大,更多是靠車輕。

“知道了……”

感受到奧德託的“怒火”,陳向北很明智不再多言。

“輪胎損耗快要過峰值,向北君你準備進站調校嗎?”

澤野弘樹這時候看了眼監控資料,打斷了陳向北跟奧德託之間的“鬥嘴”,詢問起了車手意見。

f1賽車對輪胎的損耗,要遠遠大於雷諾方程式或者f3。

一方面是速度跟車重的不同,速度越快,重量越大,同等里程下自然就會輪胎的磨損更大。

另外一方面則在於f1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提供的下壓力數值高達恐怖的2.6。

簡單點來解釋,就是當本田ra108車重為600公斤的時候,跑到300km/h的速度,下壓力將會達到驚人的1560公斤,快接近於三倍車重。

其實單單拼直道加速,f1賽車並不是藍星上最快的速度。可憑藉著驚人的下壓力,讓f1賽車的彎道抓地力斷層式領先。

彎道快才是真的快,直道踩油門誰不會?高下壓力死死把賽車給摁在地面,變相增加了輪胎的損耗。

正常情況下全力push,f1賽車一套新軟胎的抓地力峰值,可能就維持一到兩圈的樣子。

想要跑出更為極限的圈速,就得進站換胎。

“跑完這個冷卻圈,我再推一圈進站。”

陳向北沒有聽從澤野弘樹的建議,決定趁著狀態挺好再推一圈。

相比較低階別方程式,f1賽車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做到連續的極速推進。

因為全力psuh,對於工況溫度的壓力同樣很大,油液、剎車、胎溫等等,都會達到高溫臨界點。

就拿通俗易懂的剎車來舉例,溫度一旦過高就會引發熱衰減,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