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節前,胡殊同便收到了青寧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邀請,期望他能在三月開學時,到學院做一場講座。

學院的邀請函件上寫了很多講座的意義,同興既是奧運供貨商又是市重點物流企業,在食品學院尤其是冷運專業認知度極高,有許多一手經驗可以供學生們學習思考。

而且胡殊同是同專業的早屆畢業生,技術裝置方面、冷鏈體系運作等能對學生們產生直接灌輸,各方面的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礙。

胡殊同滿口應下,實際上這也是當時行業宣言中所提到的內容,設立專項獎學金、市場安全培訓以及校園人才建設等都是其中之義。

為此,胡殊同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親自準備講座課件,所有的內容都是一字一字敲下,除了幾個資料沒有任何借鑑,通篇都是胡殊同對當下冷鏈的認識。

不像自己的大學時代,拿差距鞭策人、拿損耗敲警鐘,也不像那個時候,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國外的一切我們都要學習。

今天的冷鏈教材已經很豐富,學院還會整理國內外的年度優秀期刊,擠塑型保溫材料好在哪裡、氣調包裝前景等等這些東西根本沒有提及的必要。

在胡殊同看來,應該告訴學生們更多的是規範化的重要性、低能耗的必要性以及行業整合的緊迫性。

我們當然還需奮力追趕,但不能只是一味追趕,我們的冷鏈已經初具規模,接下來要有自己的節奏,符合我們的行業與國情。

處處理想化國外的東西,認為盡處可以借鑑效仿,這非但不是進步,還是思想上的遲滯。

此外,胡殊同重點要與學生們分享的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冷鏈大環境。

他用資料陳述著全國的需求,分成水產品冷鏈、肉品冷鏈、蔬果冷鏈、乳製品冷鏈等多個篇章進行講解。

以此告訴學生們,只要肯扎身這個領域,在座的都是特別被需要的重要人才。

而且我們已經度過了最沉暗的歲月,海闊天空,等飛魚、待長鷹。

他也毫不避諱講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代表性案例,從反面論證正規化標準化有多麼重要,它的缺失會引發怎樣的慘案。

講座這天,青寧大學的學術報告廳坐了很多學生,除了實習之外的大四,冷運專業的其他三個年級都要求必須參加,至於食品學院像植物蛋白工程、穀物澱粉工程等專業則不做強制要求。

胡殊同無疑是冷運專業的名人,無論是課堂上老師們的案例,還是網路上的行業報道,近幾年都能看到同興的身影,而且還能很直觀看得到它的變化。

對於那些也埋下一顆創業之心的學生們來說,胡殊同可謂偶像。

這是一個很大的報告廳,座位足有一兩千個,除了第一排的院領導和老師,學生們都緊緊靠前坐著。

沒有多餘的環節,講座準點開始,胡殊同做了很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直入正題。

跳脫純粹的學術理論,按照實踐的邏輯逐步展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所有人別開生面,看到了不同的冷鏈。

再加上胡殊同有一手老道的現場經驗,深諳如何讓人們聽進去、走進來。

一切都是課本上沒有的,又都建立在課本的基礎之上,但冷鏈從未像現在這樣生動過,學業在冷鏈的落腳點也從未如此清晰。

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中胡殊同以第一線的親歷、同興的誕生與成長,灌輸給學生們高等學府高等人才的價值,讓人有一種被行業需要、被國家需要的激奮之感。

廣闊的用武之地、完全不能滿足現狀的人力資源,無不給人一種莫大的提振。

講座的過程中,胡殊同發現在最遠處的一個角落,單獨坐著一個學生,他和抱團在前的學生們有著三四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