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走出去的真正拳頭.”
柳知英深深點頭,有些事情單靠企業是做不起來的,市裡和企業的配合,才是地方特色大品牌的出路。
胡殊同的這個例子,可以擴及到甘州的十幾種“地標蔬菜”,並且它可以做典範做示範,成為一個現代農業的展示視窗。
與此同時,柳知英也打通了此間遲滯。
武關市並非不想號召什麼,而是農業產業園這個東西,講的就是特色與文化內涵,雖有先例但更重在因地而異,在他們看來,這是企業巨大的用武之地。
“知英,我來做技術案,你來做模式分析。
我根據你的每一個模式,做細項的技術注入.”
“沒問題!”
“這兩天你要從研發中心那邊調一份單獨的技術資質,溫度監控、檢測技術這些拿出同興的本事來。
而且要生成案例,最好能讓人一眼明瞭,能不解釋的就不要解釋,少說話多做演示.”
柳知英心有激動,胡殊同親自操刀的方案,他看的並不多,如今雖然僅有胡柳二人,但帶給柳知英的卻是莫大的底力。
他更是知道,有些事情只是看上去的倉促罷了。
但這對胡殊同來講並不輕鬆,不僅要細書如何強化農產品的附加值,他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做技術嫁接。
將特色農產品在走向市場之前先走進車間,進行市場化推廣與品牌包裝,併為此塑造品牌內涵,打造品牌昭示基地,這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做農業。
有了這個方案,同興就能會議上提一提全景式農業產業鏈,兼顧運輸的路徑和產業的職能,如若還是撬之不動,那麼同興也無力為繼了。
就在胡柳二人密緻配合的方案的時候。
就在甘州大地層林盡染的時候。
就在丹霞更亮、秋氣更爽的時候。
一道將在未來深刻改變世界的倡議提了出來,那就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