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底是什麼酒能讓人醉好幾天呢,再聯想到中原士族驕奢淫逸,喜吸食五石散,莫非曹植……
至於曹丕想重走光武之路,魏延只能笑笑不說話,以世家為主的晉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西晉前後不過幾十年,甚至還沒東漢到三國的亂世時間長,真是丟了大一統王朝的臉。
其實遍觀歷朝歷代亡國的原因無非就是那些,其中土地兼併致使農民起義頻發,是王朝滅亡最顯著的特徵。
所以後來的王朝開國第一件事就是抑豪強,均田地,讓百姓們耕者有其田,這樣就能維持一個王朝平穩運轉兩百年,當兩百年後土地又開始發生兼併,隨著期間推移王朝又開始動盪,這就意味著王朝已經走到末期。
若此時有人能掃除積弊,那王朝可續命二百年,例如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若不能則身死國滅,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此週而復始,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封建王朝。
“哎,看來魏王之位非曹丕莫屬了。”
伊籍有些可惜的搖搖頭,相較於文才兼備的曹丕,曹植、曹彰繼位才是對季漢最好的訊息,不過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在心裡默默安慰自己:
曹丕再怎麼強,也比不上曹操十之一二吧。
“我會讓國山走一趟的,相信在陳明厲害關係後,曹操曹丕一定會同意我們交換人質的提議的。
不過這樣一來,身陷曹營的孟起他怎麼辦,我們這麼做是否會引起部分涼州士人的不滿。”
伊籍推薦秭歸令王甫,此人能力尚可,為人忠義,愛護百姓,將秭歸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對魏延推行的變法不吝溢美之詞,這不妥妥的改革派嘛。
不過王甫是個降將,這些年下來又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就算他們想重用王甫都不行,能擔任秭歸令都算破格提拔了,索性這次讓他跑一趟雒陽去鍍鍍金,涼州、交州還有大把的位置等著他呢。
唯一讓伊籍感到擔心的,還是身在曹營的馬超。
馬超在榆中被俘虜後,曾在季漢內部引起過軒然大波,因為馬超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以他為首的涼州士人集團,以及部分涼州羌胡部落,他們還指望後將軍馬超能為他們爭取利益呢。
可現在馬超人沒了,這就導致季漢高層一個涼州人都沒有,萬一哪天有人侵犯涼州士族的利益,而中樞有沒人為他們發聲,屆時被人賣了都不知道,所以這如何讓他們能平靜得下來。
後來劉備、魏延做出保證,表示會盡快利用夏侯惇將馬超交換回來的,這才稍微撫平了涼州士人們那躁動的心,可現在用夏侯惇去救援關羽,這不是有違信義麼。
“哎,襄陽局勢關乎大局,非一人所能比擬的,我知道這麼做對孟起是不公平的,但為了顧全大局我也只能出此下策,相信識大體、顧大局、明事理的孟起會理解我的。
對了,令明本次在隴西會戰中表現亮眼,尤其是對大兵團作戰有獨到的見解,再加上在大夏同幾倍於己身曹軍血戰不退,本次我軍能取得酣暢淋漓的大勝,令明起的的作用遠遠大於我。
之前因為戰事緊急,我等還沒來得及為他請功,如今隴西戰事已經告一段落,若我等再不向大王為他請功,恐怕會惹旁人非議,說我等沒有容人之能。”
魏延眨眨眼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既然一切矛盾都源於涼州士人缺少一個領軍人物,那他們可以造一個啊。
倘若有得選的話,相信所有人都會選擇龐德而非馬超,畢竟誰想和一個滅霸做朋友呢,而且涼州士人的領袖他早就內定了。
“文長所言甚是,在下稍後就向大王為龐令明請功,只是不知可為何官職啊。”
伊籍秒懂,其實他也不是很喜歡馬超,為他說話完全是從季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