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出發的,並非個人感情。
“鎮西將軍。”
魏延思索片刻後說道,其實從戰功來看龐德是完全不夠格的,但將政治因素考慮在內的話,鎮西將軍的位置舍他其誰,以龐德的才智應該能猜到怎麼回事,相信他也會坦然接受的。
“好,我會立即向大王稟明。”
伊籍沒有異議,很顯然龐德這個鎮西將軍只是個名頭罷了,就和馬超的後將軍一樣有名而無實,除非有一天龐德能證明自己配得上重號將軍之位,到那時他才會放他出去鎮守一方,不然只能在魏延或者諸葛亮麾下聽命。
說句真心話,魏延也不想救馬超回來,因為未來蜀漢的擎天支柱姜維,姜伯約,他應該和馬超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這一點魏延早就派人打聽清楚了,畢竟那可是姜維啊,誰不想得到他。
建安十六年(211)
羌、戎等異族在涼州、關中等地反叛作亂,並肆虐州縣殺漢官造反,姜維的父親姜冏身為漢陽郡太守的功曹佐官,恰逢冀縣被羌、戎大軍圍困,姜冏在護衛太守逃離冀縣時同胡人血戰,最後力竭而亡。
而僥倖活下來的太守,有感於姜冏等一眾將官的大義,於是賜其子嗣姜維、梁緒、尹賞、梁虔等人為中郎,並在漢陽郡參軍。
而此次叛亂的罪魁禍首,正是馬超、韓遂等人發起的,韓遂已經被馬超弒殺,那殺父之仇自然就落到馬超頭上了。
正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相信在姜維等人心中,早就將馬超列為必殺之人,至於接納馬超的季漢,自然就成了敵對陣營。
儘管如此,魏延也沒把姜維當做敵人來看待,因為從姜維未來的行事來看他是心懷漢室之人,是繼承劉備、諸葛亮等復興漢室的遺志的人,對於這類人魏延怎能不心生好感。
所以,馬超,請你快點死,別耽誤我攻略姜伯約。
“至於正面戰場,我們必須得給孫權一點教訓,告訴他我們停下攻勢並不是沒能力突破,而是不想罷了。”
魏延狠狠的說道,真是給孫權一點顏色他就敢開染坊,分不清大小王了是吧。
“沙摩柯到哪裡了。”
“蠻王沙摩柯在接到命令後,親領五千蠻兵從武陵郡出發,前幾日已經抵達夷陵以南五十里處,現在正在原地休整。”
夷陵周圍都是山地,加上此段長江水道又崎嶇難行,對漢軍作戰十分不利,尤其是糧秣運輸,要先在秭歸將大船換成小船,然後才能送上前線,或者走崎嶇的山間小路送上前線。
這也是魏延不打夷陵,反而把大部分兵馬留在秭歸的原因,因為劉備夷陵之戰已經告訴他,在夷陵屯積大量兵馬是取死之道,真當陸遜不敢反客為主啊。
因此,魏延將目光轉向蠻王沙摩柯,希望他能翻山越嶺運動到夷陵後方尋找到戰機。
“讓他不要去夷陵了,也不用刻意去隱藏行蹤,只需在長江水道上找一水流湍急處,並在林中砍伐樹木多造木排,給我把長江水運給斷了。
若有人來清理木排,則利用手中弓弩阻止。
若有人領軍來圍剿,可利用地形等優勢與其周旋,只要一找到機會就放木排,以斷絕吳軍的後勤補給。”
東吳的船舶都是平底船,一根削尖的木頭撞上去,肯定會在水線以下撞出一個大窟窿,屆時運氣好點的人還能活,運氣不好直接船毀人亡。
“好,我會盡快通知沙摩柯的。”
伊籍點點頭,此項任務比較簡單,讓頭腦簡單的沙摩柯去完成問題應該不大。
“對了,新式火藥生產進展如何了,是否能運用到實戰中。”
魏延話鋒一轉,突然關心起黑火藥問題。
“宋監丞幾日前來信,表示已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