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多次聯合羌胡叛亂,也讓羌戎等異族充份認識到大漢的軟弱,當年涼州三明積攢的滅羌之威,此時恐怕早就蕩然無存了。
再加上這些年天氣驟變,北方變得比以前更加苦寒,每每在青黃不接時,羌胡都會發動或大或小的叛亂,擄掠、殘殺我漢人士民,致使漢人紛紛逃離,週而復始,涼州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大王,涼州百姓、士商皆苦羌胡久矣,還望大王垂憐,為百姓掃清羌胡,還他們一個安寧。”
作為涼州人的龐德,在涼州問題上最有發言權,劉備也十分重視龐德的意見,在綜合法正、魏延兩人的意見後,他心裡已經偏向同曹丕議和,於是轉頭向李嚴、蔣琬問道:
“正方,公琰,你們二人對此怎麼看。”
像這種大事,內部肯定是要達成一致的,否則會出現分歧和拖後腿的情況,一旦出現紕漏被人所乘就不好了。
“車騎將軍言之有理,臣等無意見,不過對奪取襄陽一事,臣等依舊保留意見。”
見劉備意動,李嚴和蔣琬也不再堅持,畢竟相較未來的北伐,眼下的涼州、交州問題的確要緊急得多。
“好,那孤就給曹丕回覆,繼續履行約定好的交換協議。”
劉備一錘定音,讓這場爭論達成了一致,在之後的時間裡,眾人就眼下的情況做出了一些部署,例如讓龐德、馬謖等人先一步返回成都休整,為接下來的滅羌之戰做好準備。
當小朝會結束後,眾人一一退去,只有魏延和法正矗立不動,很明顯關於南陽問題,並不是剛才說的那樣簡單。
後面出現重複章節別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