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有點太重,要稍微削弱一下僅此而已。

平衡臣子間的權利,這本就是君王的必修課,平衡好了則開創萬世基業,平衡不好則身死國滅。

這事諸葛瑾可沒危言聳聽,隨便翻翻史書經驗教訓一大把,懶得翻書也行,在公安的劉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吳王有心了,倘若有機會孤定會和他再對飲一番,以謝當年嫁妹之恩!”

劉備語氣有點狠厲,孫權欺騙孫小妹試圖帶走劉禪,這一點劉備一直沒忘,他無時無刻不想著給孫權來一下狠的,這也是魏延等人的東進之策為何能快速獲得劉備支援的原因。

“會有機會的。”

諸葛瑾聽出了劉備的不快,也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仔細想一想當初好像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於是他很快跳過這一話題。

“見車騎將軍在隴西揮斥方遒,在下就想起了吾弟孔明,想當初孔明在幼時常常纏著在下與之兵進行棋推演。

然孔明雖年幼,卻在軍略上有過人的天賦,與之兵棋推演在下卻屢屢不敵,可見孔明在軍略上的天賦之高,讓人為之嘆服。

不過可惜的是,大王與吾主結為同盟,曹仁固守襄樊不出,南方蠻族俯首稱臣,此番種種造就了荊州的和平,可惜了吾弟孔明的一身軍事才華無處施展,作為兄長的我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啊。”

諸葛瑾痛心疾首的說到,滿是為弟弟前途擔憂的神情,這讓劉備也為之動容,不過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這裡為什麼突然提到諸葛亮。

“孤竟輕視孔明至此,倘若今日不是子瑜提起,恐怕早晚會釀成大禍矣。

這樣吧,反正文長曾多次對孤提起,他離開荊州已有十年,十分懷念荊州的故人,可惜公務纏身一直沒有機會回去。

不如趁此機會,將孔明調往隴西前線主持大局,讓文長回荊州總督軍事,不知子瑜以為如何。”

劉備先是自責,然後似笑非笑的說到。

“不可,萬萬不可啊!!”

諸葛瑾差點沒跳起來,倘若在諸葛亮和魏延之間選擇,他寧願和弟弟諸葛亮做對手,畢竟剛才兵棋推演一事是他胡謅的,諸葛亮在軍略上的真實水平他也不太清楚,但總不可能有魏延強吧。

“大王,兵法有云:臨陣換帥兵家大忌。

曹操在隴西前線集結大軍,就是抱著一戰定勝負的想法,此等危急時刻大王怎能輕易換帥。

吾弟孔明雖才能出眾,但久居荊州肯定不熟悉北方氣候,加之接觸的兵事少之又少,經驗相較於車騎將軍來說肯定略有不足,恐怕還不是曹操的對手。

所以請大王三思,切莫被情感左右了軍國大事。”

諸葛瑾趕緊補救一番,萬一真把魏延給招來了他都不知道自家主公還有沒有偷襲的勇氣。

“子瑜所言甚是,不過如今西線局勢危急,讓文武兼備的孔明在荊州處理政務的確大材小用,

不如這樣,孤打算將孔明調往西線協助文長,一來讓西線戰事可萬無一失,二來也讓文長忙裡偷閒回成都看看家眷。

其子魏興也快一歲了,然而至今未曾見過父親一面,作為文長的主公,孤有愧啊。”

劉備一臉自責的說到。

“大王英明啊!!”

真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啊,離間之計受阻,但卻把諸葛亮給弄到西線去了,這樣一來東吳的計劃將萬無一失。

至於西線的曹操,呵呵,與我東吳何干。

結束完這一話題,兩人又閒聊了一會兒各自離去,在離去時兩人臉上都掛有燦爛的笑容,看來都對今天的收穫很滿意。

……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一月

今天成都舉行大朝會,季漢一干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