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黃忠等人,就連遠在荊州的諸葛亮、關羽等人也寫信過來詢問,是否可以徵招兵馬,因為防守壓力實在太大了。

劉備原本打算擴軍的,不過被魏延給勸住了,說什麼局勢稍緩應以民生為主,至少要等到春耕結束再來商討擴軍一事,劉備當時也覺得沒問題,索性就直接同意了。

不過從今天來看,之前說為了百姓不過是他搪塞的藉口,恐怕魏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軍制改革而已。

“主公,軍制改革所帶來的影響臣心知肚明,臣不會冒然行事讓曹操、孫權有機可乘,所以,臣不打算在現有的基礎上變法,而是維持現狀。

至於變法的目標,臣會放在即將到來的擴軍計劃中。”

魏延知道變法阻力大,但他又不是鐵頭娃,何必搞得周圍天怒人怨呢,到時候一個朋友都沒有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文長!!”

劉備笑了,他就知道魏延會有解決辦法的,不過他這個吊人胃口的臭毛病跟誰學的。

魏延悻悻一笑,他只是想找個捧哏的,一個人的獨角戲他有點寂寞。

“臣以為擴軍不能盲目,應該結合治下百姓、賦稅等的情況,所以臣打算本次擴軍五萬,同治下百姓的比例達到20:1,這樣既不會耽擱發展,也能兼顧征戰,後面再隨人口、地域的增長再來募兵。

而這五萬兵馬,臣打算效仿魏武卒採用募兵制,不事農桑,也不自備軍械,平日訓練所需、家中妻兒老小度日所需,皆由國家統一供應。

而他們的任務,只有訓練、征戰、再訓練,再征戰,直到自願退伍、達到退伍的年齡,或者因傷殘而離開軍中。

同時,為了激勵軍士們奮勇殺敵,臣還制定了新的軍功制度,獎勵制度,退伍保障制度,以及撫卹制度。

若得主公傾力支援,臣有信心在兩年內將這支強軍練成,而後揮師北伐,橫掃曹賊,復興漢室,奪回河套,重開西域,讓大漢之名響徹寰宇!。”

魏延意氣風發的說道,彷彿只要劉備點頭,明天就能掃除曹操一般。

“主公,若這五萬人成軍,統兵之人是誰並不重要,因為軍士們知道他們所吃的糧秣,手中所用的兵戈甲冑,家中妻兒度日所需皆來自於朝廷,皆來自於主公,而不是統兵之人。

若統兵之人一旦有二心,將士們肯定不會相隨,因為將士們是知廉恥,講榮辱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裡是一清二楚的。

若主公還不放心,臣這裡還有一計,不知……”

“講!!”

劉備臉都快笑爛了,很明顯他被魏延說服了,心底已經同意軍制改革,畢竟在新募的軍隊裡進行變法,又不會觸犯他人利益,自然輪不到他們來指手畫腳。

至於編練新軍會消耗天量的糧秣、軍械等物資,劉備一點都不在乎,他有錢,有很多的錢,而且蔗糖未來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錢,區區五萬新軍他還是養得起的。

不過他對魏延口中的計策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麼辦法能解決忠誠問題呢,要知道人心這玩意兒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主公,你征戰沙場多年應該知道,在外征戰的軍士大多不在乎自身的安危,他們在乎的是家中妻兒老小的安危,他們擔心自己戰死沙場後,家中妻兒老小無人照顧會慘死,致使傳承斷絕,這一點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所以,主公要想得到將士們的心,就必須讓他們的後顧之憂皆繫於主公之安危,主公若存,則家中妻兒老小安;若主公亡,則家中妻兒老小危。

若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引入完善的撫卹體系,方可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再引入軍功、獎勵等體系,讓他們有進步之階,方可讓將士們用命。

主公也可效仿羽林軍,從新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