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烈屬,或有功之臣家中挑選男丁充入羽林衛,未成年的稚子可先入官學,待成年後再入羽林衛為天……主公親軍。
而羽林衛的有功之臣,主公可外派各地軍中為基層將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軍中將校皆為主公親隨、學生,屆時主公何須擔心軍中不穩。”
軍功,撫卹,獎勵,退伍等制度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唯一不同的便是引軍士家眷為羽林衛,要知道在這以前,羽林衛可是非公卿士族子弟不能入的。
很明顯,魏延是想要劉備模仿前世的校長,來個桃李滿天下,從而達到掌握大軍的目的,要知道在現在這個時代,親隨、學生可是非常牢固的關係,
“可!”
劉備沉默了很久,他聽懂了魏延的意思,要想達到完全掌控軍隊的目的,僅憑軍制改革是遠遠不夠的,不但要建立新的軍功制度,還要完善撫卹制度,甚至還要大興官學、託孤所來教育、養育軍屬、烈屬子弟。
而且看魏延的意思,這事還必須他親力親為,不能假借於他人之手,否則會自食其果,想起這些繁雜的事務,劉備就腦殼痛。
不過魏延描寫的未來太過美好了,隨即劉備眼一閉,心一橫,直接咬牙同意了,不就苦一點嘛咬咬牙就過去了。
“主公英明”
魏延大呼英明,劉備同意軍制改革,意味著他設想的三年計劃已經找到核心,可以預見在未來三年裡所有的發展計劃,都將圍繞著軍制改革展開。
在之後的時間裡,魏延和劉備完善了一些細節,例如將五萬大軍分為二部,以及敲定即將預料的騎兵軍團。
一部以重灌步卒為主,全軍三萬餘人喚作玄甲軍,將招募體型健碩,力氣大,吃的多,能負百斤一日急行百里之人入伍。
前期駐訓地點則放在成都,後期會前往武都郡,在熟悉北方的氣候的同時,也可作為涼州戰區的總預備隊,防止曹軍突然南下。
一部以輕裝步卒為主,全軍兩萬餘人喚作神策軍,招募適應南方氣候,熟悉山地作戰之人,駐訓地點會放在在長沙,防備孫權因為掃平山越自我膨脹,從而對長沙有非分之想。
另一部則以騎兵為主,全軍萬餘騎喚作龍驤軍,招募治下一切善騎者入伍,駐訓地點放在隴西,一邊訓練一邊等待戰馬到齊,暫時由趙雲節制。
玄甲重步兵重平原對壘,主要作戰區域在北方;
神策輕步兵重山地突襲,主要作戰區域在南方;
龍驤軍則對標驍騎軍,起一錘定音的作用。
當然了,為了讓新軍儘快形成戰鬥力,熟悉魏武卒訓練之法的教官必不可少,很巧,營中的馬不但精通此道,還精通三人、五人、十人間配合的小軍陣,剛好用得上。
對此劉備也是一陣無語,魏延果然是圖謀已久的,若今天自己不答應他,恐怕以後天天都要來煩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