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見楊松猶豫不決,魏延直接化身雞湯講師,開始給楊松畫起了大餅,而後直言不諱的說道:

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只盯著漢中這個小地方,我們要把格局開啟,從目前的形勢看,取得漢中之戰勝利的劉備已經具備橫掃天下的實力,復興漢室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所以要把漢中郡當做一個跳板,帶領楊家走向天下。

反正魏延一通瞎忽悠,還真把楊松給忽悠瘸了,並表示稍後會主動上書劉備,以漢中產糧不足難以供養百姓生存為由,打算再南遷十萬百姓以緩解日益嚴重的乾旱,所帶來的饑荒。

得到滿意的答覆,魏延便辭別了楊松,因為他還要去說服另外一個人。

不過相較於楊松,說服閻圃的過程就顯得十分輕鬆,閻圃原本以為自己先是得罪魏延,後又得罪了劉備,已經仕途無望都準備回家養老了,可沒想到竟能被魏延委以重任,這讓他如何不喜。

至於郡尉的權利被削弱,這不是很正常的事麼,哪家主公在用降將的時不加以限制,若真不加以限制,恐怕大難就要臨頭嘍。

對於如此識相的閻圃,魏延顯得高興,並表示只要閻圃在漢中好好幹,以後有的是機會調去州牧府任職,未來一州之刺史也不是不可能。

畫大餅又不要錢,為什麼不畫呢?

……

在離開之前,對於涼州、漢中一帶的佈防情況,劉備充分聽取了魏延、法正的意見,再結合後勤補給做出如下佈置:

首先在上庸郡方向,拜吳懿為平東將軍,領步、水兩萬大軍總督上庸軍政,並在治所上庸設立平東將軍府,平東將軍府由荊州州牧府管轄。

而後拜從事李恢為上庸郡撫鎮使、護軍中郎將,兼領平東將軍府參軍,協助平東將軍處理上庸軍政事務。

同時,拜鄧賢為偏將軍,令吳蘭、雷銅為中郎將,一同在平東將軍帳下暫時聽令。

從上庸的軍政安排看,魏延等人已經將預設為軍鎮,所有的安排都是為戰爭準備,民政反而是次要的。

其次是武都方向,因為曹、劉協定的緣故,目前曹軍已經全部退出武都郡,並在漢陽郡天水一帶佈防,依託渭水建立了一條堅固的防線,保衛關中與西涼的聯絡。

同時,曹操向中原撤退時,並未將驍騎軍全部帶走,而是留下曾經的敲鑼少年曹真,領騎兵三千在長安一帶駐訓,隨時準備支援涼州戰場。

曹操在渭水的佈置,讓法正認為從下辯越過山脈,直擊渭水戰略要地上邽的戰略破產,下辯的戰略意義相較之前有所削弱,不過岐山道的起點在下辯,從這裡起運的糧草很快就能運抵狄道,是非常優良的物資轉運樞紐。

考慮到下辯的定位改變,將龐統留在此處無異於大才小用,經過魏延、劉備商議後決定:

拜馮習為偏將軍,領精兵五千駐守下辯,此地也將作為西涼兵員的訓練中心,訓練從各地招募的青壯作為西涼的總預備隊,所以下辯看似只有五千人駐守,實則有多少兵馬只有馮習知道。

法正考慮到馮習從未過治理地方,若冒然行事恐怕會出亂子,所以建議劉備可遣一智謀之士從旁輔助,確保下辯萬無一失。

而法正提出的人選,則是被劉備、魏延擱置已久的劉巴,就是此人當初進言鑄大錢,在被魏延駁斥一通後遭到棄用。

原本劉備考慮到劉巴有才,益州又缺乏人才想要啟用他,不過當魏延把大錢的危害解釋清楚後,再加上劉巴寧願去交州也不事劉的行為,也就不再提起此事,劉巴就這樣淡出眾人視線。

隨著《蜀律》編撰完成,劉巴再一次出現在眾人視野裡,倘若一直棄之不用,恐怕惹人非議,索性在取得漢中、隴西、武都後,這邊需要的官吏較多,就任命劉巴為下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