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馮習一起駐守下辯,希望他能珍惜這次機會。
糜芳、劉封、吳班:(`⌒′メ)
……
而本次的重頭戲,當然就是隴西郡嘍,魏延已經向劉備、法正表示他要打通絲綢之路,讓大漢的天威重臨西域,要讓天下知道誰才是村長!
劉備當然舉雙手贊同,偏偏我家文長的格局,別人還在內部打生打死,他已經想到千里之外的西域去了。
考慮到黃忠已進徵西將軍,趙雲不可能和他重號,再加上如今西涼方向曹軍雲集,至少在短時間內處於守勢,經過三人商議後決定:
拜翊軍將軍趙雲為鎮西大將軍,領步、騎軍四萬餘總督隴西、武都二郡,負責西涼全部戰事,同時在狄道建立涼州總督府,平西將軍馬超,偏將軍鄧方、劉邕,護軍中郎將龐德等大將,皆在鎮西大將軍趙雲麾下聽令。
考慮到西涼訊息傳達不暢,若諸事都要請示成都,恐怕會貽誤戰機。
所以在魏延的建議下,劉備給予趙雲臨機決斷之權,自主募兵之權,權利已經和關羽大致相當。
不過趙雲看似權利大,其實被成都拿捏的死死的,因為西涼糧草奇缺,幾萬大軍若失去荊、益二州的後勤供給,恐怕連十天都堅持不了。
這也是魏延一提此事,劉備就直接同意的原因,除了相信趙雲的忠誠外,命脈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的一塊砝碼。
不過劉備還是做出了補充,經略西涼、西域的利益太大,如今鎮西將軍府的文武要麼是元老派,要麼是新降的中立派,荊州派和益州派連湯都喝不到,恐怕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從而產生分歧,導致拖後腿的情況發生。
而後經過商議決定,從下辯調離的龐統被拜為討虜將軍,任隴西撫鎮使、鎮西將軍府軍師,協助趙雲處理西涼戰區軍政。
拜法正為涼州刺史,除開監察涼州不法之事外,也要負責督查開設在隴西的互市,嚴厲打擊不法交易等行為。
魏延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做生意可以但必須交稅,不交稅就是不法交易,就該從重處罰。
當然,法正這個涼州刺史只是臨時掛個名而已,並不會滯留在涼州行使職權,待將漢中之戰的果實消化完後,法正的刺史之位也就當到頭了。
在完成隴西、武都、漢中、上庸四郡的安排後,劉備又拜霍峻為偏將軍、陽平關令,領兵一萬駐守陳倉道,歸徵西將軍黃忠節制。
而後命令馬謖、傅肜、馬岱等人從陳倉、褒斜二道撤退,在南鄭休整一段時日後,護送南遷的百姓返回益州。
待完成所有的佈置後,劉備開始從漢中撤軍。
建安二十年(215),十月末
劉備留下徵西將軍黃忠為漢中總督,負責漢中所有軍政事務,而後又在魏延的建議下,留下從事鄧芝為徵西將軍府參軍,輔助黃忠總督漢中。
而後按照計劃,領萬餘兵馬從金牛道返回益州,隨行的文武不多隻有魏延、張飛、法正三人,至於漢中之戰的後勤大總管伊籍,要等到大軍撤完了才能離開,估計要到明年三月份去了。
隨著大軍離開南鄭,標誌著持續快一年的漢中之戰結束。
而經過此戰,劉備已經完成虎據荊州、益州,西涼二郡的戰略規劃,初步具備橫掃天下的實力,不過劉備需要時間來轉化成果,對曹魏而言,他們也需要時間來整頓內部。
所以,勝負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