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青城之行

建安二十一年,元月初一

一大早

魏延扶著腰從臥房裡出來,臉上全是回味無窮,但心裡卻有一絲後怕,夫人真是太恐怖了!,竟然比戰場上的敵人更加難纏,若不是他技高一籌,恐怕以後在夫人面前連頭都抬不起來。

迎著小竹促狹的目光,魏延一本正經的離開,同時心裡狠狠的想到,小竹你別笑,早晚你也有這麼一天的!。

新年第一天

魏延也沒待在家裡,而是親自駕著馬車,帶上自家夫人與小竹二人離開成都,打算前往青城山拜訪在此修道的張魯,順便也避開過來拜年的各級官員,他不喜歡人情往來了,就算劉備也是如此,和他們在一起魏延更喜歡討論工作,而不是寄情于山水。

一路走走停停六七天,三人終於抵達了青城山,而這幾天是魏延感覺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其中的滋味只能說懂得都懂。

在山下找到一小道童詢問後得知,張魯在山巔道觀已經小住一段時間了,自從上山過後就再也沒下來,若要尋張魯只能上山去。

三人無奈的對視一眼,只能邁開步伐向山巔而去,雖然爬山特別辛苦,但對張琪瑛和小竹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畢竟她倆可從小就在太清山爬上爬下的。

或許是清晨的緣故,更或許是深冬天氣太過寒冷,山間小道顯得十分寂靜,三人爬了一刻鐘都沒見到其他人。

主僕二人見左右無人,又嫌棄裙襬太過礙事,於是將裙襬略微撩起系在腰上,在魏延面前展露出婀娜的身段,而後邁開腳步向山上奔去。

魏延見此會心一笑,這才是他喜歡的張琪瑛,相較於平日裡的典雅端莊,他還是更喜歡現在的活潑靈動。

……

三人的突然造訪讓張魯又驚又喜,自回到益州後他就拒絕所有人的拜訪,獨自一人來到青城山上安心修道,打算侍奉天尊左右一直到生命盡頭。

安靜祥和的青城山果然是修道的好地方,來此不過十餘天,那久經世俗而浮躁不已的心竟逐漸平靜下來,這讓張魯一度認為自己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然而,今天三人的造訪讓平靜的心再生波瀾,張魯這才發現往日的種種不過是自我催眠罷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相濡以沫的愛情又怎能說割捨就割捨。

夜深

當張琪瑛睡下後,魏延躡手躡腳的掀開被子,小心翼翼的穿上衣服,在沒驚醒主僕二人的情況下悄咪咪的走出廂房,來到了張魯的居所外,看著房內搖曳的燭火,看來他來此的目的已經被張魯洞悉。

魏延攜家眷來青城山,除了解自家夫人相思之情外,更多的還是帶著任務而來的,這不僅是他的意思,也是劉備、法正的意思。

張魯作為割據勢力的主君,他無疑是不合格的,近三十年都未曾踏出漢中一步,也難怪會落得守成之徒的名聲,但作為漢中太守,作為一地父母官來講,張魯無疑是出色的。

在張魯接手漢中時,漢中已經殘破不堪,叛逆、羌胡、流寇幾經肆虐,百姓們食不果腹,再加之吏治混亂,各地世家更加肆無忌憚的盤剝,漢中竟發生易子相食等有違人倫之事。

但張魯只用了二十年,先平叛逆,後掃流寇,再除羌胡,使漢中內外無匪患、異族之憂,而後用五斗米教義教化百姓,使淪喪的道德得以恢復。

先掃除吏治疲敝,後重用刑法懲治不臣,最後招撫被迫落草為寇的百姓重新迴歸田地,在多重舉措的配合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讓漢中人口從二十餘萬,極速飆升至六十餘萬。

張魯對待百姓如何,不需要魏延去做評價,從關中、三輔、涼州三地的百姓不遠千里也要投奔漢中就可見一斑。

試問在天下動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