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又恰逢天災時,有哪路諸侯能做到張魯這般,孫權不能,曹操不能,劉備亦不能。
對於曹操、劉備而言,張魯的確是守成之輩,但對漢中百姓們而言,張魯就是守護神,守護一方平安不受戰爭襲擾。
這也是魏延會將漢中百姓遷往成都、長沙等地的原因,而不是遷往更需要人口來開發的南中、荊南地區,畢竟百姓也不是傻子,越遷越苦的事誰願意。
正因如此求賢若渴的劉備怎能放過張魯,不過在南鄭時,張魯就多次拒絕劉備相邀,不管劉備使用什麼方法,張魯都一副油鹽不進模樣讓他倍感頭疼。
本來嘛,劉備打算回成都後再想辦法勸張魯出仕,一旦張魯出仕益州,對新歸附的漢中郡、以及散落各地的道教百姓們有極大的穩定作用。
可還沒到成都,張魯就一人一馬離開大部隊向著青城山而去,張魯的舉動讓劉備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最後只得隨他去罷。
返回成都不久,積攢已久的南中公務就撲面而來,堆積成山的竹簡劉備頭疼不已,這還是馬良、蔣琬處理了一部分才送來成都的,若事無鉅細全部送來,恐怕屋裡都堆不下。
萬般無奈之下,劉備只得將剛回家溫存不到兩三天的魏延,跑到綿竹視察的法正給叫了回來,無視一臉幽怨的魏延,自己一臉興奮的法正,三人一齊扎入公務堆中。
在處理公務時,魏延發現南中傳回來的事務,大多是難以用武力解決的民族爭端問題,而且不是異族與漢人之間,而是不同的異族部落之間的衝突。
你能想象,為了一根所謂的圖騰,兩個部落就打得不可開交,死傷者無數;在一些偏遠部落裡,還存在著用人祭祀的陋習,野蠻而不開化。
對於這些,馬良雖貴為南中總督,麾下兩萬餘精兵強將,但還是不能肆意插手,因為這些玩意兒被異族視為神明,若對神明不敬南中異族恐怕會直接反叛。
為了南中大局的穩定,馬良也只能暫時聽之任之,並將這些事情彙整合冊傳回成都,是征討,還是安撫,都由劉備來定奪。
看到這些後,魏延心中便有了主意,他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要用信仰打敗信仰,隨即將想法告知劉備、法正二人,在得到二人的一致同意後,請張魯出山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魏延手中。
為此,劉備給魏延放個假,准許他三月初才來履職,這期間務必把張魯搞定,所以才有了青城山一行。
請張魯出山,他志在必得。
……
篤篤~
篤篤~
魏延輕輕敲響房門,他知道張魯沒睡,也知道張魯知道他來青城山的目的,所以必定會等他來拜訪的。
“進來吧”
平淡的聲音傳來,竟讓魏延品出一絲出塵的味道,這無疑讓魏延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看來勸說張魯出仕會比預想的要艱難。
“小婿魏延,見過外舅”
魏延一進門就瞥見端坐蒲團上的張魯,和在南鄭時不同,現在的張魯顯得更加消瘦,但雙目更加有神,眼中偶爾還閃過一陣精芒,再配合雪白的長髯,以及略微發白的鬢角,讓魏延一度以為他是來自天外的謫仙人。
當然了,眼中閃過的精芒不過是對映的燭火,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離譜。
“文長不必多禮,不知深夜來尋老朽所謂何事啊。”
明知顧問
魏延心裡吐槽一句,但還是一本正經的說道:
“小婿適才起夜上茅房,正巧瞥見外舅屋內燭火通透,又見天色已晚但外舅仍未休息,小婿以為外舅有所憂慮這才冒昧打擾,非我所願也。”
找藉口這還不簡單,不管合不合理,面子上過得去就行。
“既然如此,文長何不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