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雖然夏侯惇一直在種地,但奈何小冰河時期來臨,各地降水都在減少,相應的糧食產量也在降低。

加上中原世家頻繁作亂,許都的皇帝偶爾出來蹦躂幾下,一度讓曹操頭疼不已,為減少內鬥,曹操被迫放緩對世家的打壓,這才讓中原略微安定,但劉備的崛起,讓一些心存大漢的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

還有徐州的臧霸,名義上是屬於曹操,但實際就是個土皇帝,割據一方,時常聽宣不聽調,讓曹操始終心有顧忌。

綜合以上的原因,參謀部一致認為,防守就是最好策略,時間就是最好的幫手,拖得越久,曹操後勤壓力就越大;時間拖得越久,許都的皇帝又會有小動作;時間拖得越久,類似臧霸之類的野心家,舉旗起義的機率就更大。

……

“魏別駕,不是在下有意見,此策雖好,但如今曹軍兵臨城下,進攻在即,我們好像沒有時間,去修築營寨、關隘、要塞。

萬一曹操突破散關,防禦體系尚未構建完成,恐怕曹軍會以摧枯拉朽之勢,打通陳倉道,奪取陽平關,屆時南鄭危矣,漢中危矣。

在下覺得與其冒險,不如繼續加強散關、陽平關、南鄭等地的防禦,曹操一旦久攻不下,必回露出破綻,屆時我們趁機反擊,豈不美哉!”

閻圃還是第一個反對,他對防禦的策略沒意見,敵強我弱,依靠關隘、要塞來防守,本就是上上之選。

可修建這麼多的工事,先不說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就單單從時間來看,他們好像來不及了。

“閻祭酒所言再理,但你所憂慮之事,我等早有解決辦法,定能在曹軍攻破散關前,構築起初步的防禦關隘”

魏延的信心不是別的,正是從綿竹起運,如今已經抵達五丁關的水泥,只要有這玩意兒,用它來做粘合劑,前幾座營寨要不了幾天就能成型,加之散關還在手上,時間肯定來得及。

至於水泥,說實話,這還是個意外之喜,原本成立石灰廠時,魏延認為產量不會太高,能供應造紙廠就不錯了,便將水泥的製作工藝留了下來,自己則返回成都處理政務,後面也就沒再關注。

可沒想到,石灰廠投產兩個月後,產能直接翻倍,倉庫裡堆積了大量的石灰石,為避免下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工匠們只能依樣畫葫蘆,試著生產水泥。

只能說涪城大營的俘虜們,幹起活來真不要命啊。

水泥的生產工藝也不復雜,有魏延的提點,再加上工匠們反覆的摸索,在去年年末,第一筐粗製濫造的水泥就被生產下線,目前產量還不錯。

原本魏延打算拿來修路的,後來考慮到漢中之戰,可能會築城防守,所以就調集了一批水泥,現如今已抵達漢中。

“我再強調一遍,本次軍議不是協商,而是告知,還望諸位竭力配合,共同抗曹!”

他們只有二十天的時間,沒時間在這裡扯皮,能早一天開工,就能多修一座營寨,防守的把握就更大。

“諾”

謝謝大家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