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軍議(6k 求首訂~)

自楊松服軟後,魏延一身勁無處施展,只能一邊感嘆漢中世家的軟弱,一邊將精力放到戰事上來。

目前在正面戰場上,曹操雖然先後兩次分兵,但仍有十五萬餘的曹軍精銳,屯駐於關中的陳倉、郿縣,以及三輔一帶的周至、長安二地,隨時準備對漢中發起進攻。

而漢中一方,儘管劉備、張魯兩家合兵,正面戰場的總兵力已達八萬餘,作為防守方來說,這些兵力綽綽有餘,但不要忽略了兵員素質、裝備的差距。

曹操南征北戰多年,麾下軍隊盡是久經沙場之輩,都是從死人堆裡摸爬滾打出來的,以一敵二,以一敵三,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

而更重要的是,隨著曹操對中原的掌控加深,以及放緩對世家的打壓,一些被世家藏匿的工匠,也被曹操逐漸集中,重啟因戰亂而停滯很久的採礦、冶鐵工業。

隨著冶鐵工業的恢復,對曹軍整體的戰力提升是極大的,從目前蒐集的情報來看,曹軍精銳部隊已經開始換裝鐵甲,並且隨時間的推移,鐵甲的佔有率上升得很快。

至於其他步卒,也不是身著布衣作戰,而是人均皮甲,還記得白狼山之戰麼,那一戰幾乎打斷了烏桓的脊樑,同時掠奪了他們百年的積累,繳獲的牛羊數以百萬計,自然而然的,在一線作戰部隊,曹軍的皮甲普及率非常的高。

可以這麼說,曹軍此次西征漢中,恐怕連伙伕都有件皮甲穿,畢竟北方寒冷,皮甲也是上好禦寒衣物。

而作為對手的漢中聯軍,就有點不忍直視,盡是歪瓜裂棗,除了魏延帳下的魏則軍、王芝軍、馬謖軍三軍還能看,其餘全是布衣,連連皮甲都沒有,特別是漢中軍,如果不是有統一的紅色頭巾,他還以為黃巾復起了呢。

至於魏延帳下的三軍,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除了魏則軍三千兵馬甲冑齊全外,像王芝軍、馬謖軍二軍,披甲率還不足一成,能脫穎而出,全靠同行襯托。

這也不能怪誰,主要沒時間去開採鐵礦,自然,也就沒原材料來冶煉鋼鐵,從而自主鑄造甲冑。

至於他們身上的甲冑,還是用賣糧所得的銀錢,同江東、走私商人、北方世家購買的鐵礦石,用來提升冶煉技術的同時,順便製成甲冑的。

所以,有的用就不錯了,還要啥腳踏車。

就目前雙方的實力對此,讓所有人都頭疼不已,到底要怎樣,才能帶領這群烏合之眾,擊退曹操的精兵強將呢。

魏延一邊苦思對敵之策,一邊和馬謖、伊籍一起,協助法正處理不斷彙集而來的情報,隨著情報被整理出來,也解開了魏延不少的疑惑。

之前魏延一直懷疑,為何都二月中旬了,曹軍還停滯不前,一點進攻的跡象都沒有,魏延甚至一度懷疑曹操在醞釀什麼陰謀,現在看來是他多慮了。

由於小冰河時期的侵襲,讓北方天氣變得更加寒冷,冬季也變得更長,相對應的,河流解凍的速度也就更加緩慢,走陸路運輸糧草損耗率又高,以北方目前的狀況,肯定是不會使用的,只有藉助水運來降低損耗,才是最憂解。

所以,河流尚未完全解凍,以及部分軍械尚未送來,各種因素的綜合下,才讓曹操暫緩進攻積蓄實力,很明顯,曹操是抱著一戰而定的想法來的。

同時,魏延也從這一封情報中,好像嗅到了一絲戰機,或許能讓聯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反敗為勝。

魏延立刻將想法告訴堂內的馬謖、法正、伊籍三人,在得到眾人的肯定後,魏延幹勁更足了,隨即和馬謖制定出初步計劃,並同眾人一起討論,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下午

在四人的通力合作下,一份漢中之戰的計劃書成型,而後魏延將此計劃交給傅肜,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