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道“其實自漢代開始,中國曆朝歷代統治者都有探索人地矛盾解決之道,且都曾使用同一方法,那就是打壓地主豪強、抑制兼併。”
“如後漢、趙宋雖在抑制兼併方面做得最差,甚至被後世視為不抑兼併,可仍有皇帝及小部分官員有意識地打壓豪強。”
“陛下自起兵以來,也多打壓地主豪強之舉,後來又透過移民拆分宗族,也算是循歷朝歷代之法抑制兼併。”
朱元璋聽得點頭。
在解決人地矛盾問題上,他之前雖沒這麼清晰的思路,但確實在有意識地透過各種手段瓦解豪強、大地主以及大宗族的勢力。
事實上,且不說這類群體會自發兼併土地讓國家在一兩百年後爆發人地矛盾,便是當下,士紳豪強及大宗族勢力太大,也會影響他對天下的統治。
所以,他不僅以前打壓這類群體,以後還會更嚴厲地加倍打壓!劉寬則繼續道,“在微臣來到大明後,又為陛下提供了緩解人地矛盾的兩個思路。”
“其一,開啟大航海,向海外擴張——國家領土多一些,所能承載人口極限便更高,因人多地少所引起的內亂便爆發得更遲。”
“當然,受交通、通訊條件限制,一個朝廷能有效治理的領土往往有限,並非越大越好。”
“去年中秋,見陛下並未過於貪婪海外領土,只是將高麗、日本、東南亞及南洋北部預定為未來大明的海外直屬領地,微臣便知陛下明白這一點。”
老朱對劉寬的馬屁最有感覺,聽其贊服,不禁笑道:“這點道理咱若不懂,不白當十幾年皇帝了?”
劉寬也一笑,接著又道:“但不論是打壓豪強、抑制兼併;還是開拓海外領地,增加國家人口承載極限,都只能緩解人地矛盾,無法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想要國家不再被人地矛盾困擾,還是得跳出農業國的範疇——就如方才影片末尾的孟加拉,雖困於人口與極端農業的內卷之中,卻也在努力發展工業、科技。”
“所以,大明只要堅持發展科技、工業,從農業大國變成工業大國,乃至科技大國,在兩三百年後擁有足夠高的科技,足夠強大的工業,便可以從人地矛盾中跳出來。”
開拓海外領地以及發展科技、工業,也是朱元璋正在做的事。
所以,劉寬先前說老朱正設法永久解決大明的人地矛盾,是一點沒錯。
劉寬說完,眾人都在沉思。
沒兩息,周王朱橚忍不住道:“三妹婿說只要大明變成工業大國、科技大國,便不存在人地矛盾,這點我倒是能理解一二。”
“畢竟透過以前的諸多影片看,所謂工業大國、科技大國,國家財政主要來源已不是農業,而是工業、商業、科技。”
“可即便是科技、工業,也有發展到瓶頸的一日,而人口卻一直如影片中所言,呈那幾何級數增加,豈不是終有一日又增加到科技與工業大國的承受極限?”
聽了朱橚這番話,老朱、朱標等人都不禁想:可不正是如此,科技與工業只要有瓶頸,那其所能承載的人口必然也有極限吧?劉寬對朱橚能想到這一層也挺意外。
可隨即他便對老朱笑道:“陛下可記得微臣才來大明那日曾說過一件事?”
劉寬穿越日講的事太多了,老朱一時真不知他說的是哪件,便問:“何事?”
這時一直旁聽的馬皇后忽然開口道:“寬兒所說,可是後世百姓皆晚婚,甚至不願結婚生子之事?”
“正是此事。”劉寬點頭,“在後世,不獨中國,而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百姓都晚婚,且生育意願不強。”
“雖說此事原因是多樣的,各國情況也略有不同,卻也體現了一條規律——國家發達後,生育率便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