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果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並沿西班牙海岸航行。
只有出土的文物才能說明真相,好在經過很多國家考古專家的研究和發現,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當時的真相了:從1998年就開始考古發掘的黎巴嫩考古學家克勞蒂·薩哈爾(clauddoutserhal),在賽伊達一個遺址發現的兵器經過同位素測試證實:它們的冶煉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950年,鐵礦石的產地並不在黎巴嫩,而是在土耳其、塞普勒斯等地。
這說明海上運輸那時已經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西班牙國家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在腓尼基人的一個海外殖民地迦太基(今天的突尼西亞)的一處海灣發現了腓尼基沉船的木塊,這些木塊顯示:木製的船隻由於有複雜的榫頭固定,結構相當牢固,船身有八九米長。
能夠承載礦石一類的重貨,為了防止礦石損壞船身,腓尼基人用一些小樹枝墊在船艙裡。
腓尼基人的錨很有意思,是一個裡面灌滿鉛的木錨,此外,那時腓尼基人就開始使用駁船從大船上卸貨。
雖然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殖民地--公元前1800年整個西班牙南部沿岸幾乎都有腓尼基人的群落,但是他們並沒有向內陸遷移,他們的興趣只在海上。
有的考古學家提出,在公元前1100年前後,腓尼基人的船隻可能已經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大西洋,然後或沿著西班牙海岸航行,或沿著非洲西岸航行。
西班牙考古學家弗朗西斯科·吉利斯(franciscogiles)是持這種觀點中的一位。
他的一個證據是在西班牙安達魯西亞沿岸一座高山上的一幅壁畫,這幅創作於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壁畫中船的形狀,極具腓尼基人船隻的特徵。
他估計很可能是當地土著人第一次看到這種船隻時很驚訝,就把它們畫在岩石上了。
差點兒滅了羅馬帝國的腓尼基人兩千年前亡國後,就消失在歷史上。
誰是腓尼基人的後代?2004年10月,牛津大學專家用基因法尋找腓尼基人的專案,經過兩年的研究有了結果。
2004年10月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牛津大學人類基因專家斯賓塞·威爾斯(spencerls)博士和黎巴嫩人類基因專家皮埃爾·扎羅伊博士(pierrezalloua)用基因法尋找腓尼基人的專案經過兩年的研究終於有了結果。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研究結果。
兩年前,威爾斯和扎羅伊沿著地中海岸收集人類血樣,經過兩年的時間他們總共收集了2000份血樣,他們要透過基因分析的方法幫助考古學家,找出公元前3000年前就活躍於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今天的下落。
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赫梯帝國被亞述帝國滅亡。
雖然最終滅亡,但赫梯帝國對古代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們最先發明和使用鐵器,大大推動了人類生產力的進步。
如今風行於歐洲各國徽章和旗幟的雙頭鷹標誌,據說最早溯源於古代赫梯帝國。
赫梯帝國,又翻譯為西臺帝國,或音譯為希塔託,比泰多。
赫梯國家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初為小國,後以哈圖沙(今波加科斯)為中心形成聯盟,漸趨統一。
赫梯在古巴比倫的後期逐漸強盛,常向兩河流域侵擾,最大一次入侵發生在公元前16世紀初,赫梯軍隊攻陷巴比倫城,擊潰古巴比倫王國,飽掠而歸。
公元前16世紀後半葉,赫梯國王鐵列平進行了改革,他確立了王位繼承法,即長子優先,無長子歸次子,